汽车蓄电池基础知识.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4)车用空调器日照传感器 把日光照射量变化转换为电流值变化信号检测出来,用于调整车用空调器吹出的风量与温度。 使用实例 (二)、控制器 控制器分为两种类型:一种采用IC,一种采用微电脑。采用IC放大器控制的自动空调器,称为“放大器”控制的自动空调器;而采用微电脑的放大器或空调器ECU控制的,则称为“微电脑”控制的自动空调器。 (三)、执行器: 执行器:包括鼓风机、电磁离合器和用于移动风档的伺服马达。 伺服马达 伺服电机由驱动器(电机)、程序开关、吹出口自动转换回路构成。 一、蓄电池的工作原理 蓄电池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1.电动势的建立 蓄电池的电动势是正、负极浸入电解液后产生的。其反应过程见图1-8所示 负极板:铅溶于电解液中,失电子生成Pb2+ Pb-2e→Pb2+ 电子留在负极板上,和Pb2+吸引,使负极具有负电位,为-0.1V。 电动势的建立 正极板:PbO2溶于电解液   PbO2+2H2O→Pb(OH)4   Pb(OH)4→Pb4+ + 4OH- OH-留在电解液中,Pb4+ 沉附在正极表面,使正极板有+2.0V 在外电路未接通时,反应达到动态平衡时,静止电动势为: E=2.0-(-0.1)=2.1V 电动势的建立 2、放电过程 将蓄电池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称为放电过程。 2、放电过程 如果将蓄电池与外电路的负荷接通,电子e从负极板经过外电路的负荷流往正极板,使正极板的电位下降,从而破坏了原有的平衡状态。发生电化学反应。 从理论上说,蓄电池这种放电将极板上所有物质全部转变为硫酸铅,但实际转化的只有30-50%。 3、充电过程 将电能转换成蓄电池化学能的过程称为充电过程,它是放电反应的逆过程。 3、充电过程 充电时蓄电池的正负两极接通直流电源 当电源电压高于蓄电池的电动势E时,电流由蓄电池的正极流入,从蓄电池的负极流出,也就是电子由正极板经外电路流往负极板。 这时正负极板发生的化学反应正好与放电过程相反,其化学反应过程如图所示。 蓄电池充放电过程结论 蓄电池在放电时,电解液中的硫酸将逐渐减少,而水将逐渐增多,电解液相对密度下降 。 蓄电池在充电时,电解液中的硫酸将逐渐增多,而水将逐渐减少,电解液相对密度增加。 在充放电时,电解液浓度发生变化,主要是由于正极板的活性物质化学反应的结果,因此要求正极极处的电解液流动性要好。 在装配蓄电池时,应将隔板有沟槽的一面对着正极板,以便电解液流通。 二、蓄电池的工作特性 蓄电池的静止电动势及基本电特性 蓄电池的内阻 蓄电池的放电特性 蓄电池的充电特性 1、蓄电池的静止电动势及基本电特性 静止电动势ES 蓄电池处于静止状态时,正负极板之间的电位差(即开路电压)称为静止电动势。 开路电压:理论上,开路状态下的端电压并不等于电池的电动势。但是,开路电压在数值上很接近蓄电池的静止电动势,可以用开路电压代替静止电动势。 一般规定铅蓄电池的额定开路电压为2.0V。 开路电压(静止电动势)公式 铅钙电池:ES=0.85+ρ25°C(V)或 铅锑电池:ES=0.84+ρ25°C(V) 汽车用蓄电池的电解液密度一般在1.12-1.30g/cm3之间,因此ES=1.97~2.15(V) 1、蓄电池的静止电动势及基本电特性 蓄电池端电压的测量: 端电压包括开路电压、放电电压和充电电压,取决于蓄电池的工作状况。 一般发动机未工作时测量蓄电池电压为开路电压为12V。(12~12.7 V) 一般发动机工作时测量蓄电池电压为充电电压为14V。(13.8~14.4 V) 起动时测量蓄电池电压为放电电电压约为8-11V。实际测量时采用放电计模拟启动状态。 2、蓄电池的放电特性 蓄电池的放电特性是指在恒流放电过程中,蓄电池的端电压和电解液相对密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将完全充足电的蓄电池以20h放电率的电流进行放电,在放电过程中不断地调节外接的电位器,使放电电流保持稳定不变,每隔一定的时间,测量端电压和电解液密度,得到如图所示的放电特性曲线。 放电特性曲线 2、蓄电池的放电特性 (1)开始放电阶段 端电压由2.14V迅速下降至2.1V 极板孔隙内硫酸迅速消耗,电解液密度迅速下降,浓差极化增大,端电压迅速下降。 (2)相对稳定阶段 端电压由缓慢下降至1.85V 极板孔隙外向孔隙内扩散的硫酸与孔隙内消耗的硫酸达到动态平衡,孔内外电解液密度一起缓慢下降,所以端电压缓慢下降。 2、蓄电池的放电特性 (3)迅速下降阶段 端电压由1.85V迅速下降至1.75V。 放电接近终了时,电化学极化、浓差极化、欧姆极化显著增大,端电压迅速下降。 蓄电池放电终了的特征 3、蓄电池的充电特性(恒流充电) 在恒流充电过程中,蓄电池的端电压与电解液相对密度随时间而

文档评论(0)

封样的男子2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