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天文学史讲义11恒星距离的测定和奠基期的天体力学.docxVIP

中科大天文学史讲义11恒星距离的测定和奠基期的天体力学.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一讲 恒星距离的测定和奠基期的天体力学 恒星距离的测定 1.斯特鲁维的工作 俄国天文学家B.Я. 斯特鲁维(B.Я.Струве, 1793—1864)于1836年用24 cm消色差望远镜对织女星(αLyr)和近旁的一颗10.5等星作相对观测,测得视差为0.125″(今值0.121″)。 2.贝塞尔的工作 德国天文学家贝塞尔(F. N. Bessel, 1784—1846)选天鹅座61(61 Syg)为观测目标,以两颗距离8′和12′的暗星为参照星。1838年发表视差值0.314″(今值0.294″)。 3.亨德森的工作 英国天文学家亨德森(T. Henderson, 1798—1844),在1831-1833期间测量半人马座α(αCen),1839年归算处理,宣布视差1.16″(今值0.76″)。 4. 恒星距离测定的意义 ①破除对日心体系责难; ②开创对恒星世界探索。 二、经典天体力学及其基础 1.经典天体力学的对象和方法 2.经典天体力学的力学和数学基础 1687年牛顿出版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17世纪下半叶牛顿和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G. W. Leibniz, 1646—1716)各自独立创立了微积分。 18世纪中叶欧拉和拉格朗日等人创立了分析力学。 三、欧拉的工作 瑞士数学家兼力学家欧拉(L. Euler, 1707—1783)。1744年出版《行星和彗星的运动理论》。这是经典天体力学的第一部著作。 1.月球运动理论 1753年提出第一个较完整的月球运动理论。 1772年提出改进的月球运动理论。 2.创立摄动理论 行星运动=太阳引力作用(开普勒运动)+ 摄动?轨道根数变化 1748-1752年期间,欧拉在研究木星和土星的相互摄动时首创根数变易法。 四、拉格朗日的工作 拉格朗日(J. L. Lagrange, 1736—1813)法国数学家兼力学家。1788年刊布巨著《分析力学》。 1. 太阳系稳定性问题的研究 1774-1776讨论了行星轨道的半长轴a和偏心率e是否有长期摄动。证明a的变化是周期的。 建立拉格朗日方程组,探讨三体问题的解 发展了欧拉的根数变易法,导出在摄动力作用下行星轨道根数 随时间变化的微分方程组。 以此研究三体问题,推动了此问题的研究。 求出了平面圆型限制性三体问题的特解,得到5个平动解。 1906年沃尔夫(M. Wolf, 1863—1932)发现脱罗央群和希腊群小行星。 五、拉普拉斯的工作 1.关于行星轨道的周期变化 1773年证明木星和土星的轨道具有周期性。给出拉普拉斯定理。 2.《天体力学》的出版 1799-1825年出版5卷16册《天体力学》(Mécanique Celeste)。是天体力学的奠基工作。 六、其他的重要工作 1.达朗贝尔的工作 法国数学家达朗贝尔(J. L. DAlembert, 1717—1783)于1749年用天体力学方法建立岁差、章动理论。 2.克雷洛的工作 法国数学家兼力学家克雷洛(A.-C. Clairaut, 1713—1765)。在月球运动理论的创立和天体形状和自转理论的创立上有重要贡献。 3.高斯的工作 德国数学家兼天文学家高斯(J. G. F. Gauss, 1777—1855),率先开展小行星运动研究。创立用三次观测决定天体运动轨道的计算方法。 1794年发明最小二乘法后应用于轨道计算。1809年出版《天体按照圆锥曲线运动的理论》。 4.亚当斯和勒威耶的工作 两人独立发现海王星。 勒威耶修订行星理论,编算行星表。发现水星近日点进动反常,实际值大于理论值38″/世纪(今值43″/世纪)。 17世纪末到19世纪上半叶,天体力学诞生并取得重要成就。使天文学从单纯描述天体的视位置和几何关系进入到研究天体的相互作用,即从单纯的天体状态进入到研究天体运动原因。这是人类认识宇宙的一次重大飞跃。

文档评论(0)

东华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级会计、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提供专业的文档服务,拥有海量各类优质、实用文档,尤其擅长精品课程资源开发。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09日上传了中级会计、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