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坡味道》阅读练习及答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东坡味道何永康 在苏东坡的故乡四川眉山行走、不时会看到“东坡味道,美好眉山”这样的宣传语。从宣传的本意来看,东坡味道就是苏东坡家乡的味道。 一般来说,家乡的味道总是与味觉和嗅觉有关的,是可以捕捉、可以品评、可以的购买、可以带走的味道。比如与苏东坡有直接关系的东坡肘子、东坡肉,还有依附于苏东坡名气派生、演绎出来的东坡泡菜、东坡皮蛋、东坡鱼等等。许多年来,苏东坡是眉山人心中的代表人物,整个眉山到处都有苏东坡的影子。东坡就不是一个人名了, 而是一个地名(眉山市的确有一个东坡区);其味道也不仅仅是苏东坡一个人的味道,而是一个地域的味道了。 当年,苏轼被贬到黄州,家里生活困难,黄州太守怜爱有加,便把一废弃的军队营地交给他无偿耕种以补贴家用。这是一块无名高 地,地处城东,被苏轼命名为“东坡”,他似乎很喜欢这个地方,在诗文中多处言及,如“夜饮东坡醒复醉”“雨洗东坡月色清”。后来, 他干脆就以“东坡”自号——东坡居士。那时的他,或许做梦都不会想到,“东坡”这个号会比他的名“轼”深入人心得多,而且还会成为一张城市名片,给故乡带来美誉,给乡亲带来福祉。 虽然眉山的朋友让我领略到不少大饱口福的“东坡美食”,但我认为这还不完全是我心目中的东坡味道,或者说,这是一个地方—— 苏东坡故里的味道,而不是一个人——苏东坡的味道。那么,苏东坡的味道是什么呢? 我想到了一种抽象的、意念中的味道。人们常说某某的文章有味道,某某的画有味道,到底是个什么味道,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苏东坡是大文人,文化的味道在眉山城里随处都可以嗅到。你跟着“明月”“婵娟”“天上宫阙”这样的招牌走,感觉是在苏词中穿梭。店铺不管经营的是什么,墙上挂的字画都少不了苏东坡、音量很低的背景音乐一定有用苏词谱写的曲子。大大小小的书店或书摊上,与苏东坡有关的图书总是摆在显眼的位置,一翻开,就有纸张油墨特有的香味夹杂着东坡的气息扑鼻而来。再譬如丹青的味道。苏东坡的书、画都很了不起,其成就或许并不亚于诗文。书法居“宋四大家”之首, 又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在绘画上则开清新隽永的文人画之先河, 其画论对后世影响深远,“苏式”翰墨味道也由历史深远处飘到了今天。 当然还有花木的味道。这味道我在三苏祠流连了很长的时间。祠三面环水,荷叶铺满一个个回环的池塘,开出了星星点点的荷花,这花在眉山叫瑞莲,相传苏轼兄弟双双进士及第那天,池塘里开放了很多并蒂莲,被视为祥瑞之花。今天,也还有学子在此与瑞莲合影,希望能沾染香气、灵气而有助于学业有成。桂树也与别处的不同,树龄少则几十年,多则百年乃至数百年,尤以古井旁的一株丹桂最为珍贵, 七百多年了,如今到了花期依旧会开出橙红色的花来。恰如东坡先生诗云:“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三苏祠有“三分水二 分竹”ー说,竹子断然是少不了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嘛。一生植竹无数,写竹无数,画竹也无数,这些竹好像一下子都回到了三苏祠,成了修长的灵物,遮掩着一条条竹径通幽微,通向主人营造的意境与心境。此外,还有一株荔枝,不知是不是从岭南移栽来的, 也是东坡先生钟爱之物。花木寄托着先生的精神和情怀,见证了先生的际遇,弥漫在空气中的芬芳,自然也就有了先生的味道。 此外,还有酒的味道,茶的味道…… 但说到底,东坡味道最终还是要落脚到人。这些年,有不少人想把苏东坡这个有血有肉的人物神化,但好像都没成功,因为他的人性、人情、人间烟火太浓重了。苏东坡身上有十足的人气,这人气是人间真气,千年不散,流布至今,传送着“千古一人"的人生况味。 三苏祠里供奉着苏东坡的一位始祖,是苏氏家谱可以考证的第一人,是唐代有名的文学家,苏轼是他的第十代孙。由此看来,家学渊源对后世有着难以抗拒的遗传作用。更为有趣的是,这位始祖居然就叫一“苏、味、道"! 这太巧合了,巧合得让人觉得苏东坡没有千古不散的独特而美妙的味道都不行,也巧合得让我不做一篇“味道”的文章也不行。 这就是余味吧。余味,难以忘怀。 (2018.12.01《人民日报》,有删减)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第三段插入了苏轼在黄州耕种东坡的经历,不但交代了“东坡” 称号的由来,也为后文赞美他“十足的人气”做了铺垫。 B.文章以“东坡的味道”为题,却着力描述“店铺”“花木”等看似无关的事物,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C.稳重引用“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等诗句,借竹、桂等花木突出苏轼的精神品格,是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 D.结尾段中写道“余味,难以忘怀”,是作者对“东坡味道”的眷恋,更是对“千古一人”的苏东坡由衷的敬仰和赞美。 89.散文些苏东坡的味道,开篇却以“眉山行走”起笔,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