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心理学概述(续).pptxVIP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 经济心理学概观;◆你知道什么是经济心理学吗? ◆经济心理学研究哪些内容呢? ◆怎样研究经济活动中人的心理与行为呢?; 一、经济心理学的诞生:起源于对传统经济学的疑问; 传统经济学假设:人类行为都是理性的且自利的。 亚当.斯密,西尼尔,约翰·穆勒等人提出理性经济人假说 该假说认为经济人是理性的,他能根据市场的情况、自身处境和自身利益之所在作出近乎正确的判断,并使自己的经济行为适应于理性,从而使其所追求的利益尽可能最大化。并认为导致人经济行为的根本动机是追求自身利益,人们是“自利”的,在此基础上,传统经济学认为只要有良好的法律和制度保证,理性经济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就会无意识、有效地增进社会的公共利益,从而会导致个人与社会整体福利水平的最大化。 ;人类经济行为真的是理性的吗?;讨论: 【情境一】和【情境二】的选择有差异吗? ;为什么人们长时间持有赔钱的股票,而将赚钱的股票很快脱手呢?;讨论: 【情境一】和【情境二】的选择有差异吗? ;人类经济行为真的是自利的吗?; 人类经济活动是人的活动,人的心理规律必然支配人类经济行为。 为此,在一批“具有良好心理学素养的经济学家”和“具有良好经济学头脑的心理学家”的倡导和积极参与下,诞生了跨经济学和心理学的新兴学科----经济心理学和行为经济学。   经济心理学雏发于上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密西根大学经济学教授和心理学教授的乔治·卡托纳,他的《经济行为的心理分析》(1951)一书被视为 “一部富有开拓价值的重要著作”,“经济心理学的开山经典”。 ; 二、经济心理学的性质;(二)经济心理学与邻近学科 1、经济心理学与经济学 尽管二者研究内容有交融重叠的部分,但二者有区别: ◆就本质而言,经济学以经济活动中的物质世界为研究对象,经济心理学则以心理世界为研究对象。 ◆经济心理学与传统经济学有明显区别: 传统经济学将人视为机器,把人的经济理解为物的经济,试图以计量的数学模式刻板静态分析经济活动,忽视了人复杂的主客关系、情绪情感、价值感、人格与文???等等心理因素。而经济心理学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规律出发,探讨有关消费、存储、投资等等经济行为的规律。; 2、经济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 在美国将经济心理学与行为经济学等同。尽管行为经济学研究经济现象中的人类行为,但它与经济心理学在研究方法和技术上有着很大的互通性,在研究领域上更是难分彼此。因此,本人倾向于二者等同,只是经济学家在经济学的角度叫行为经济学,心理学家站在心理学的视角称谓经济心理学而矣。 3、经济心理学与行为金融学 二者只是研究范畴大小上略有不同,经济心理学着眼于宏观范畴的经济行为与行为规律。; 广义的经济心理学则以从事直接与拥有货币之后产生的心理与行为为主。它主要包括:消费心理学、投资心理学、税收心理学、保险心理学、储蓄心理学、赌博心理学、慈善心理学、行为金融等具体领域。 而行为金融学局限于在金融市场中的心理与行为,主要内容包括证券市场中的异象、认知与行为偏差、行为资产定价理论、行为资产组合理论以及有效市场假说及其缺陷等等内容。 此外,经济心理学与经济社会学、实验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等等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 三、经济心理学研究对象;;2、税收与逃税心理与行为 ★ 值得研究: ● 税收增减对消费指数的影响 ● 纳税意愿与公平感、心理帐户的关系 ● 偷税漏税与规避行为 ● 最优税收指数与心理预期(理性预期) ● 税收抱怨与民众社会生活满意度 ● 政府公信度对纳税意愿的影响 ;3、地下经济心理与行为 先看两则报导:来自香港争鸣杂志 【报导一】:从储蓄存款、拥有证券看社会财富的流向   至2005年六月底,全国个人储蓄存款达七万五千二百亿元,其中的四万二千七百亿元是用匿名、假公司开设的帐户。县、团、处级或以上干部(包括离退休)及其家属申报的个人储蓄仅二千二百十五余亿元。但据该报告指出,这些人实际拥有的存款达三万八千亿至四万亿元。该报告还披露:在全国个人外汇存款的八百七十二亿美元中,干部及其家属占七百亿美元以上。该报告还披露:股市证券市场中的六万亿元,其中,干部及其家属占了四万五千亿元。在五万名持有二千万元以上的股票证券人士中,干部及其家属占了四万三千多个。 ;【报导二】:资金流入驻外干部家属境外账户 资金、资产外流,是从一九九六年下半年开始加剧的。至2OOO年的四年半,资金、资产外流达到九千亿至一万二千亿元人民币,其中百分之六十五至百分之七十,是流入到驻境外中资高层、在境外和国外干

文档评论(0)

SYWL201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权威、专业、丰富

认证主体四川尚阅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716HC2Y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