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和”的精神(一)
汉字中的“和”,渊源有自,其来尚矣,在甲骨文和金文中均有所见。有
关“和”字,《说文解字》口部书作“和”,解为“相应也”,系与入口之饮
食有关;龠部有“和”字,解为“调也”,本是乐器的象征,皿部有“盉”字,
解为“调味也”,原指调味器。“和”、“和”、“盉”三字,同音同源,字形
虽异,却都以“禾”字为旁。“禾”乃是“和”的观念的基本喻象,这透露出
农耕文明的历史特点。
历史上“和”的概念经历了由实转虚的演变过程,它逐渐从形而下的具体
器物与感官经验抽象而为形而上的价值理念和精神诉求,用来表达协
调、调和、协和、和谐、和睦、和平、平和等思想观念。尤其是处于
雅斯贝尔斯所谓“轴心时代” (AxialPeriod)的先秦诸子们,开始对“和”
的意蕴、价值、实现途径和理想状态进行理论阐发,使之成为中华民
族精神之自觉。“和”成为涵盖自然(天地人)、社会(群家己)、内心(情
欲意)等层面与音乐、绘画、饮食和养生等领域的基本原则,以及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本质规定。可以说,一个“和”字,差不多道
尽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和而不同”
先贤所谓“和”,是“异”中之“和”,无“异”就无“和”。用今人的流行话语
说,“和”讲的就是“多样性的统一”。“和”的精神是以承认事物的差异性、
多样性为前提的;而“同”则不然,它旨在排斥异己,消灭差别,整齐划
一。“同”的这种单一性、纯粹性的倾向,最终必然导致事物的发展停滞
直至灭亡;而“和”对多样性的坚守,不同事物或对立因素之间的并存与
交融,相成相济,互动互补,是万物生生不已的不二法门。
古人对“和”与“同”的异同与优劣有着深刻的洞识。《左传·昭公二十年》
载,齐国晏婴与齐景公论和同之别,他指出:“和如羹焉”,和“五味”
才成美味佳肴;“声亦如味”,和“六律”、“七音”方为悦耳动听的音乐。
相反,“同之不可也如此”,一种调料难免乏味,一种声音让人厌烦。在
此基础上,孔子明确提出“和而不同”的命题,并把和同与否作为区分君
子与小人的一个标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与《中庸》
所载孔子“君子和而不流”的说法,意义相近。孔子将事事苟同、不讲原
则的人讥之为“乡愿”,即好好先生,他批评说:“乡愿,德之贼也。”
章太炎 《诸子学略说》说:“所谓中庸,实无异于乡愿。彼(孔子)以
乡愿为贼而讥之。夫一乡皆称愿人,此犹没身里巷,不求仕官者也。
若夫逢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则一国皆称愿人。所谓
中庸者,是国愿,是有甚于乡愿者也。孔子讥乡愿而不讥国愿,其湛
心利禄又可知也。”应该说,被章太炎贬为“乡愿”、“国愿”的中庸,并
不是先哲追慕的理想层面与理论形态的中庸,而是指它在历史上扭曲
变形的社会表现;他所批评的孔子,也并非孔子本人,乃是专制政治
的符号性存在。孔子及其价值理念,在后世没能摆脱被毒化与同化的
厄运。
在精神层面,“和而不同”的理念,从被动的方面看,意含反抗政治强权
或文化霸权的压迫与同化;从积极意义看,则昭示了兼容并蓄、海纳
百川的包容精神与博大胸怀。“致中和”
“中庸”是古代先民孜孜以求的美德,其首见于《论语·雍也》:“中庸之
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礼记·中庸》亦云:“致广大而尽精
微,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庸”系指“中用”,“中用”即“用中”,清人刘宝
楠《论语正义》曰:“用中即中庸之义是也。”中庸观念强调的是不偏不
倚,无过不及,恰当适度,恰到好处,知乎所止,对欲望、情感和行
为等有所节制,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讲究一种分寸感。南宋大儒朱熹
将《伪古文尚书》里“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十六
字,破解为古代圣人秘不示人的“传授心法”,即“十六字心传”。“允执
厥中”讲的就是行中庸之道。
与“中庸”概念相近,古人有“中和”一词。“中和”概念,较早见于《中庸》
与 《荀子》,《中庸》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
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
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这里谓“和”为“中节”,并把“中和”提升到
宇宙精神的高度。朱熹《中庸章句》释曰:“盖天地万物,本吾一体。
吾之正心,则天地之心亦正矣;吾之气顺,则天地之气亦顺矣。”儒家
的诚意正心、修齐治平的社会改造方案,是由内及外、由吾及彼、由
人及物、由近及远的进路,强调的是由改造人性,进而改造社会,终
至天下太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内支付业务付款回单[收集].pdf VIP
- 2025年辽宁省抚顺市辅警人员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 剑桥商务英语BEC单词初级.pdf VIP
- 客户经理职能转变之我见.doc VIP
- Unit 2 Bridging Cultures Using Language&Assessing Your Progress人教版(2019)教学课件.pptx VIP
- 2025年辽宁高级档案职称考试(档案管理概论)精选模拟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普法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第二册精品课件 Unit 2 BRIDGING CULTURES Section C Using Language & Assessing Your Progress (2).ppt VIP
- 英语选择性必修2选择性必修 二 Unit 2 Bridging Cultures - Assessing your progress(28张PPT).pptx VIP
- 2023-CSP-S提高级(第一轮)C++真题.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