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VIP

《老子》四章 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子四章》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老子四章》教学设计 2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老子及其作品《道德经》,掌握文言、文学、文化知识。 2、理解选文思想内容,初步领悟老庄的唯物辩证思想,注意区别对待思想中的消极因素思考其现实意义。 3、探究道家文化的启示意义、人生智慧,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增进思想道德修养,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设想 《老子四章》是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传统文化之根”的课文。提起道家,同学们可能会觉得道家思想是玄而又玄的学说,难于理解。但其实,我们看看下面一些广为流传的成语如上善若水、大器晚成、虚怀若谷、自知之明,可以引导学生知晓道家的一些思想认识至今还活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所以要明确其重要性。(老子及《道德经》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源头,是中国思想史上一座名垂千古的丰碑,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民族之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书节选内容不多但能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道家思想的文化价值,理解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主张(以宇宙本体、万物之源的“道”作为法则,无为而治等)佶屈聱牙的深奥内涵。 教学时,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以宏观视野和战略眼光重新反思和研究考证《道德经》及老子的哲学思想,引导学生理性思考如何在全球化条件下重建中华文化,显扬其本真主义和价值,联系实际生活,进行读写结合的片段写作。 教 学 设 计 教 学 设 计 教学流程 活动设计 一、引疑设问 先秦诸子中,有一个人,很有神秘感,传说他母亲怀了八十一年的身孕,才从腋下产出他。他一生下来就是白眉毛白胡子。这个传奇人物是谁? 老子在周王室担任过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后来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骑青牛过函谷关时,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便出自此书。 二、写作背景 据文献记载,老子静思好学,知识渊博。在他的老师商容教授知识的过程中,老子总是寻根究底,对知识非常渴望。为了解开自己的疑惑,老子经常观察日月星辰,思考天为何物,以致经常睡不着觉。后来,商容推荐老子入周都深造。这段经历,使老子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也使他远近闻名。 老子生活于春秋时期,当时周朝式微,诸侯争霸,战乱频频,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老子目睹了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室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他提出了一系列治国安民的主张。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便骑青牛而去,回故乡楚国过着隐居生活。 三、知人论世 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聘,相传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人,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道德经》成书于战国后期,晚于《孟子》,早于《庄子》。分上篇《德经》、下篇《道经》,原不分章,后分为81章,其中1—37章的《道经》在前,38—81章的《德经》在后。《道德经》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通广博。 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一些有识之士洞察祸福之机,深明成败之理,认为只有避世韬晦,才能保全个体的人格尊严和生命价值。同时,他们也出于忧患意识,为社会开出了一剂与儒家截然相反的“药方”,主张以宇宙本体、万物之源的“道”作为法则,以“天道”驾驭“人道”,用“无为”实现“有为”。 四、层次结构 第十一章:通过对“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体现老子“有无相生”的观点。 第二十四章:阐述“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的道理。 第三十三章:强调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 第六十四章:告诉人们要始终保持慎重,要依照自然规律,要有坚定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同时,引出“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做法。 五、品悟质疑 学完了《老子》四章,你有什么疑问吗? ·1、你认同老子对“有”和“无”的见解吗?请你围绕学习、读书、交友等具体事件谈谈; ·2、在《老子》中,几乎通篇充满了“不争”的理念。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等。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有的老师或家长尤鼓励孩子去自我表现、自我展示,这不是与老子提倡的背道而驰吗?你怎么看待老子的“柔弱,不争”?结合当今,分析委屈一定能保全吗?请联系实际简要回答。 ·3、何为”自然“?纯任自然,是否就能达到预期效果? 师:《老子四章》中,老子关于“有”与“无”的论述,闪烁着深邃的辩证思想的光芒,至今仍值得我们反复思考。近些年来,读书无用论大行其道,在一些人看来,没有能够立马见效的,就是无用功,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