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章放射治疗设备;基本概念;Gamma rays;肿瘤放射治疗学的历史;1895年 伦琴Roentgen 发现X射线
1896年 贝克勒尔Becquerel 发现铀盐的放射性
1898年 居里Curie 夫妇分离出放射性元素226镭,首次提出‘放射性’概念。
天然放射源仅对部分疾病有用,具有放射损伤,低谷。。
人工射线装置,治疗设备,kev。
1913年 Coolidge 发明140 kV X线机; 200kv
1922年 巴黎国际肿瘤会议 口腔癌 恶性肿瘤
;1895年,伦琴发现X线
X线被迅速运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
伦琴作为曝射量的单位定义为:X线、γ线在1立方厘米标准干燥空气中产生正负电荷为1个静电系单位的曝射量。
伦琴(符号R)
1R=2.58×10-4C/kg(库仑/千克);1896年,居里夫妇发现了镭。
放射治疗首先运用于治疗乳腺癌。
放射性活度的单位:居里
1Ci=3.7×1010s-1
1CiCo60=1.6gRa;1930年,约里奥·居里发表“论放射性”的论文后,放疗得以迅速发展,特别在用镭治疗宫颈癌方面取得巨大成就。
;1929年 第一台粒子静电加速器研制成功
1934年 Coutard 建立放疗常规分割照射方案
1941年 美国制成能量2.2Mev的电子感应加速器
1951年 加拿大研制成人工放射性核素60钴治疗机
γ射线
1953年—— 直线加速器应用于临床
; 一、肿瘤放射治疗学
研究、应用高能放射线治疗肿瘤的原理
和方法的临床治疗学科 。;世界各国肿瘤发病情况;肿瘤治疗5年生存率的变化;; 45% 恶性肿瘤可以治愈 22% 手术治愈 18% 放射治疗治愈 5% 化疗治愈
60-70% 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 Tubiana M Eur J Cancer 28A:2061 1992
75% 恶性肿瘤;WHO;;;放射源;照射方式;将放射源在距离人体一定距离下对病灶进行治疗,它利用大型医疗设备如医用直线加速器、60钴治疗机或者X线治疗机产生的高能X线、γ射线及电子束等。;
将放射源密封,直接放入被治疗的组织内或放入人体的天然腔内,如鼻、咽、食管、宫颈等部位进行照射,叫组织间放疗,和腔内放疗,又称近距离治疗。;外照射 内照射;放射源类型(天然);???射源类型(人工);;电磁辐射“波粒二重性”;电磁辐射“波粒二重性”;X射线γ射线的特点;X射线γ射线的特点;X射线γ射线的特点;
kV级X射线治疗机
钴-60治疗机
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
内照射近距离后装治疗机
质子加速器
在普通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上辅加动态多叶光阑(MLC)、实时验证系统和呼吸门控系统等装置,使得“适形治疗”和“调强治疗”等精确放射治疗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放射治疗是局部或区域治疗,并非全身治疗。
那么若放射治疗提高局部控制率是否有意义呢?
能否提高生存率呢?;55%未治愈的肿瘤患者死亡原因;常见肿瘤由于T致死的百分比;放射治疗后病人死亡时肿瘤复发情况;局部控制与否对远地转移的影响; 结论局部未控仍是一些肿瘤的致死原因放射治疗后局部复发仍是重要的致死原因之一局部控制有助于降低远地转移 局部控制有助于提高生存率;放疗在常见肿瘤中的应用;放疗在常见肿瘤中的应用;放疗在常见肿瘤中的应用;肿瘤治疗的多学科模式;综合治疗是现代肿瘤治疗学的大趋势
--放疗辅助外科
术前放疗
使不能手术的病人有可能重获手术切除的机会;
使肿瘤缩小,局部情况改善,术手范围趋于缩小;
消灭微小癌巢及亚临床病灶;
降低肿瘤细胞活力,减少局部种植和远地转移几率;
更好保存术后功能,并不增加手术困难及术后并发 症 提示肿瘤化疗的敏感性。;术中放疗
手术野直视下,残存部位、瘤床及淋巴引流解剖清楚;
某些器官可推移照射野外加以屏蔽; 适宜能量电子束的照射,最大限度减少了正常组织剂量。只限于单次高量照射,不能给予根治性治疗。
术后放疗
普遍用于易于手术种植/术后复发,对照射有一定敏感性 的病种;
作为姑息手术或局部残存、局部控制的重要补充治疗 手段;
与手术间隔不宜过长,局部结构及血运情况改变为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