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公务员考试(公考)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第二次知识点检测题(含答案).docxVIP

2023年公务员考试(公考)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第二次知识点检测题(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MERGEFORMAT 2023年公务员考试(公考)行测(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第二次知识点检测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危机公关是指由于企业管理不善、同行竞争甚至遭遇恶意破坏或者是外界特殊事件的影响,而给企业或者品牌带来危机,企业针对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自救行动,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形象等。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危机公关的是: A、由于台风影响,某企业的户外广告牌被风吹倒企业派员工前去修复 B、某企业由于重要生产设备被盗,严重影晌生产,高层领导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 C、某企业在行业竞争中失去领先地位,利润大幅下滑,企业高层领导决定转向新的领域 D、某大型餐饮集团的一个连锁店由于卫生状况差被曝光后,该集团领导通过媒体向公众道歉,并借此机会发布新的企业卫生管理标准 【答案】:D 【解析】:【答案】。解析:题干中定义的要点: 1 .企业或者品牌产生危机 2 .自救行动(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形象等)。选项 A 不符合要点 1 ,选项 BC 不符合要点 2 。 2、过正方体一侧面的两条对角线焦点,与下底面四个顶点连得一四棱锥,则四棱锥与正方体的体积比是多少 A、1:8 B、1:6 C、1:4 D、1:3 【答案】:B 【解析】:本题出自2021年江苏(C卷)《行测》真题,设正方体的边长为1,则其体积为1。如图所示,此四棱锥的高为 ,体积= Sh= 所以二者体积比为1:6。 3、甲乙两家是邻居,甲家在距乙家地基2米处种有一棵大树。每逢刮大风,风便会将这棵树的一些大树枝刮落到乙家房屋上。乙担心会损坏房屋,多次找甲协商,要求甲将树枝砍去一些,被甲拒绝。某日,暴风雨即将来临,乙再次找甲协商却没找到,情急之下自己砍去了一些伸到自家房屋上的树枝。甲回家后要求乙赔偿500元,乙不同意,甲将乙起诉至法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狂风暴雨即将来临,乙砍掉一些树枝来避免自己房屋的损害属于紧急避险,因而乙不应承担民事责任 B、乙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对甲财产权利的侵害,因为乙为自己的利益未经甲同意就砍掉了一些树枝,因此,乙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C、虽然这棵树属于甲,但因伸到了乙的房顶,这棵树在乙房屋界内的部分应当属于乙,因此,乙砍掉那些树枝是合法的,不应承担民事责任 D、乙的行为已经构成了对甲财产权利的侵害,因为乙为自己的利益未经甲同意就砍掉了一些树枝。但是乙在砍之前有意愿但无法告知甲,因此可免其部分责任 【答案】:A 【解析】:甲的行为构成了对乙相邻权的侵犯。在危及乙的财产安全的紧急情况下,乙可以根据紧急避险的规定砍掉树枝。《民法通则》第129条规定:“因紧急避险造成损害的,由引起险情发生的人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危险是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紧急避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或者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因紧急避险采取措施不当或者超过必要的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紧急避险人应当承担适当的民事责任。”这里乙并没有不当行为,A项正确,BD项错误。树木及树枝的所有权始终是属于甲的,C项错误。 4、无恒________而有恒________者,唯士为能。若民,则无恒________,因无恒________。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A、产、心、产、心 B、心、产、心、产 C、心、产、产、心 D、产、心、心、产 【答案】:A 【解析】:这句话出自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孟子这段话讲述的是没有稳定的资产作为生活保证,却又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恐怕只有贤达之人才能做到。一般的民众,假如没有稳定的资产收入,便会心神动摇。一旦心神动摇,便会放纵、骄奢、奸诈、欺骗,无所不为。等到这些人犯了罪,然后国家再用刑罚惩罚他们,等于国家用罗网故意引导民众而捕之。解题时由“苟无恒心”可知,最后一空应为“心”。由此前推可知选项A合适。 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近年A省房地产开发投资与全国及邻省对比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总量(亿元)增速(%)总量(亿元)增速(%)总量(亿元)增速(%)总量(亿元)增速(%)全国A省B省C省D省15759.3267.6873.5195.7162.119.82524.622.445.519382.5321.31142.2310.5325.O21.820.130.658.6100.525279.7382.41497.6488.5500.930.21931.157.554.131206.7439.92061.3641.O744.O23.415.037.630.848.6 根据以上材料,下列说法能够推出的是()。Ⅰ.2008年A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比2006年高45%。Ⅱ.2009年C省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量占全国的2%。Ⅲ.2006—2009年D省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的增速一直都大于C省。Ⅳ.2006—2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ianying110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学会修改套用,既省时又省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