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B32/T 3661—2019
冷鲜鸭肉生制品加工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冷鲜鸭肉生制品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原料与屠宰卫生要求、加工技术要求、
生产关键点控制、标志、标签、包装、贮藏、运输和记录。
本标准适用于冷鲜鸭肉生制品的生产加工。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
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GB 4806.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材料及制品通用安全要求
GB 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 6388 运输包装收发货标志
GB 14930.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消毒剂
GB 12694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畜禽屠宰加工卫生规范
GB 20799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肉和肉制品经营卫生规范
NY/T 1340 家禽屠宰质量管理规范
NY/T 1760 鸭肉等级规格
3 术语和定义
3.1 冷鲜鸭肉
屠宰后的鸭胴体迅速进行冷却处理,至中心温度(以腿肉中心为测量点)达到0 ℃~4 ℃,
在温度15 ℃以下的车间进行分割、包装,并在后续的贮藏、流通过程中,中心温度始终控
制在0 ℃~4 ℃范围内的生鲜鸭肉产品。
3.2 清洁区
鸭胴体冷却、分割、分级、包装、计量场所。
4 原料与屠宰卫生要求
原料鸭应持有产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检疫合格证明,宰前断食休息,并适量给水。
肉鸭屠宰加工环境、人员、车间、设施、生产设备、废弃物处理等的卫生管理应符合 GB 12694
的规定,生产用水应符合 GB 5749 的要求。
5 加工技术要求
5.1 肉鸭宰杀
1
DB32/T 3661—2019
宰前检验、挂鸭、电晕、放血、浸烫、脱毛、净膛、清洗、修整等工序应按 NY/T 1340
规定操作。
5.2 胴体预冷
5.2.1 采用双罐式水预冷。第一罐水温8 ℃~12 ℃,第二罐水温0 ℃~4 ℃,预冷水相对胴
体逆向流动。预冷总时间为30 min~40 min。
5.2.2 预冷罐的水量要求保证鸭胴体能够全部浸没在水面以下。
5.2.3 预冷罐的水温每隔1 h测量一次,并及时补充冰水以保持水温。预冷水需根据水中微
生物的污染程度进行部分或全部更换,漂浮杂质应及时滤出以保持水质。
5.3 胴体减菌
鸭胴体在预冷的同时应进行减菌处理,方法是在第一罐预冷水中添加杀菌剂,要求水中
的有效氯浓度达到30 ppm~50 ppm。
5.4 分割分级
鸭胴体的分割与分等分级按 NY/T 1760 规定执行,不同等级产品分别称重包装。产品
在车间滞留时间应小于0.5 h,分割刀具、框箱和工作人员双手应每隔1h消毒一次,所用消
毒剂应符合 GB 14930.2 的要求。
5.5 金属检测
用金属探测仪检验分割产品,剔除金属异物。
6 生产关键点控制
6.1 温度控制
6.1.1 环境温度
冷鲜鸭肉加工车间整体温度应控制在15 ℃以下,其中产品分割、包装车间的温度应控
制在10 ℃以下,产品贮藏库温度应控制在0 ℃~4 ℃。
6.1.2 产品温度
产品经预冷后的中心温度应不高于7℃;分割、包装环节产品的中心温度应不高于10℃;
贮藏、流通和销售过程中,产品中心温度应控制在0 ℃~4 ℃范围内。
6.2 清洁区卫生控制
6.2.1 清洁区空气菌落总数应不高于300 CFU/ (皿·5min)(Φ90mm平皿静置5 min)。
4 2
6.2.2 工具、器具、设备、操作台面、操作手等表面微生物菌落总数应不高于1×10 CFU/cm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火电厂烟气排放过程(工况)自动监控技术规范》.pdf
-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性病管理中心服务规范》.pdf
-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报告编写规范》.pdf
- 《建筑工程施工机械安装质量检验规程》.pdf
- 《建筑施工机械设备维护保养技术规程》.pdf
- 《梨火疫病监测与检测技术规程》.pdf
- 《溧阳鸡饲养技术规程》.pdf
- 《民用建筑能源与环境数据监测系统技术规程》.pdf
- 《酿造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pdf
- 《农业灌溉用水流量率定规程》.pdf
- DB 32-T 3662-2019斑点叉尾鮰鱼片速冻加工技术规程.pdf
- DB 32-T 3663-2019残疾人职业介绍服务规范.pdf
- DB 32-T 3667-2019托盘循环共用作业及服务规范.pdf
- DB 32-T 3670-2019律师政府法律顾问服务导则.pdf
- DB 32-T 3672-2019法治文化示范点建设指南.pdf
- DB 32-T 3677-2019高速儿童汽车安全座椅技术规范.pdf
- DB 32-T 3679-2019苏山猪技术规程.pdf
- DB 32-T 3682-2019南方梨病害型早期落叶综合防控技术规程.pdf
- DB 32-T 3688-2019水稻秸秆还田小麦播后镇压技术规范.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