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学语文_《颐和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小学语文_《颐和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图文对照,了解颐和园里长廊、万寿山、佛香阁这几处景观的景色特点 2. 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适当展开合理想象,从而帮助理解文章内容。 3.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 4. 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1.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养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颐和园的导游示意图,颐和园中景物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颐和园的的风光图片或文字资料。 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颐和园。(板书课题,注意“颐”的写法) 颐和园在北京西郊,从前是专为皇帝建造的,是供皇帝出宫后居住游玩建筑的宫殿花园,被称为皇家园林,如今成了中外游客竞相游览的风景区。回忆一下这个人间天堂给你留下总的印象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出示本课的生词 学生认读 这节课我们将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去观察景物和按照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好游记的方法。 首先咱们再次熟悉一下文章内容, 听读的时候勾出作者按照游览顺序重点写了这个大花园中的哪几个景点?(板书长廊.万寿山. 昆明湖.) 师:这几处景点,选出你最喜欢的一处,美美的去读一读,读完之后,用横线画出你认为能体现出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花园的词语、句子。 生:我喜欢长廊。请你来读一读。 师:他在读的时候大家听听作者是按什么顺序介绍长廊的?(廊内—廊外) 师:下面大家来默读课文,读的时候看看长廊有什么特点,是从哪些句子体现出来的?勾出来。 师:你从哪读出了它的长呢?(指导读) 师:谁能把这种长的感觉读出来?谁愿意再试试?子 师:你读的真好,那么,长廊的美你又是从哪些句体 会出来的呢?谁来试着读一读,(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的同,花四时常有) 师:噢?几千幅画居然各不相同,上面都画了什么呢?打开你的思路,想想一下。(风景、人物、花鸟、民俗等) 据资料记载,长廊内的画有8000多幅,而且各不相同,足见我国古代绘画技艺的(高超),以及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我们真是太(自豪)了。 下面带着自豪的语气再读一读这句话: 每一间的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 师:站在这又长又美的长廊上,你的心情如何?(爽、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师:刚才我们从文字上欣赏了长廊的美,再请大 家跟随老师的镜头去欣赏欣赏长廊的美。(课件) 师:长廊怎么样?(美) 师:看同学们的表情,大家都被它的美给陶醉了。 长廊这么美,你能美美的读出来吗? 师:老师仿佛看到鲜花了,我还想看到那五彩的画,谁想试试(指生读) 师: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假如你就置身在长廊之中,微风丛左边的昆明湖上徐徐吹来,景随步移,那几千幅各不相同的画就展现在你的眼前,你仿佛到了哪? (人间天堂、仙境) 师:那就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 师:小结,长廊太美了,正因为如此,1990年它被评为世界上最长的画廊。 师:游完了画廊,大家还想到哪去游览?(佛香阁、排云殿) 那就由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吧, 文学总是这样奇妙,读着它就能身临其境。 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闪闪发光、金碧辉煌) 师:这个时侯我们是站在山脚下看风景的,“耸立”说明佛香阁很(高),“一排排”让我们感到排云殿的(壮观) 师:登上山以后,我们就是从(上向下)望了,然后又向(远处)眺望,看到了颐和园外的城楼和白塔,佛香阁真是(很高)啊!这里最美的却是 (昆明湖) 师:请你把昆明湖向大家介绍一下。 师:听了他的介绍,你能用一个字来告诉我们你眼里的昆明湖是什么样的?(静、美) 师:你从哪句话中体会出来的? 师:我们感觉到昆明湖这么静这么美,作者是用两个什么句子来描写的呢?(比喻句) 师:作者用了两个比喻句使我们形象的感受到了昆明湖的静和美,咱们也要学着用比喻句来丰富自己的写作内容啊。除了这两个比喻句还有让你感到昆明湖美的句子吗? ( 慢慢地滑过 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 师:船在水面上“滑”过,作者为什么没有用 划 呢? 划 最常组什么词(划船) 滑 呢?(滑冰)作者用滑冰的“滑”取代划船的“划”,就是为了说明昆明湖的水面像冰面一样(光滑) 现在游船在那么光滑的水面上滑过,说明湖水怎么样?(昆明湖很静)作者这个“滑”字用的多好呀。 船是怎么滑过地?(慢慢地、轻轻地) 为什么要轻轻、慢慢地滑呢?(不忍心打破昆明湖宁静的美) 于是水面上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我们把这个“几乎”去掉可以吗?大家读一读 (出示课件:两个句子对比) 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 游船、画舫在湖面上慢慢地滑过,不留一点痕迹。 师:哪个更好?为什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enmi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