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师临证学伤寒的体会.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跟师临证学伤寒的体会 年初来曹义斌老师处进修中医。初到时,曹师问我经典学得怎么样 ?并说: “如果想学好中医,经典著作就必须熟研。不扎扎实实地去学习经典,而去盲目地学习一些经验,以求速成,这是舍本逐末。”开始我不以为然,心想中医经典年代久远,岂能用于今病?而且文字枯燥、抽象,颇难理解,又与现代文化格格不入。学习经典,口虽应允,却无兴趣。直到跟师抄方,亲睹曹师用经方治疗疾病,特别是一些以前在临床经常遇到的难题,疗效如鼓应俘,令人叹服。方信中医经典生命力之所在,魅力之所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曹师临证用((伤寒》的确切效果,证明了经典是有用的。使我不禁感叹:祖先给我们留下了这么多、这么好的优秀遗产,我们年轻人不好好地去研读,继承,而去随声附和“古方今病不相能”之谬论,实在是浅薄无知。陈瑞春说:“进修生,更多的是要用临床病例去印证《伤寒论》,这样才会加深对《伤寒论》的理解。”我庆幸在学习 《伤寒论》的同时,有曹师的临证指导,学习效果确实不错。在此,不吝浅薄, 用曹师在临证中的几个病案,结合((伤寒论》原文,向中医同仁汇报一些体会。 发热分清表里,退热莫忘温里 病例 1.邓儿,男,6 个月,2005 年 3 月 1 日以高热 4 天来诊。患儿 4 天前 因受凉而高热达 39.5 在当地医院给予点滴兼服阿莫西林后,腹泻水样便,日 4 — 5 次。诊见发热 38.8 四肢厥冷,精神萎靡,肛门淡,舌淡苔白,指纹红。曹师辨以脾肾阳虚,处方以四逆汤合理中汤,1 剂而退热。后以葛根答连汤 1 剂调理,最后以参菩白术散收功。 原文第 91 条: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结合病例,理解原文:此案本为伤寒,宜汗而解,以表散之。前医误用清凉、攻下的方法,即“医下之”。病人素体不实,容易导致表邪入里。轻则脾阳受伤, 不能腐熟水谷,出现腹泻;重则元阳受伤,出现四肢厥冷,亡阳重证。“续得下利清谷不止”,是寒气内侵;阳气外拒,故见发热;四肢厥冷,精神萎靡,是阳气内 陷。此乃外有太阳表证,内有少阴里证,表里同病。由于太阳之邪为实属标;少阴阳衰为虚属本,故要分清标本缓急,突出“急”救其里。若不回阳救逆,而泥于发热,再用表散、清凉、攻下等法,则易造成元阳虚脱之危证。更何况“稚阴稚阳”之小儿。只有“急救其里”,才是切中要害。阳气来复,鼓邪外出,表解利止。师宗仲景之意,急以四逆汤合理中汤,挽救危阳。1 剂阳回热退表解,再以葛根答连汤清热止利,以参菩白术散收功。初见曹师处以“四逆汤”,心中惊疑;待见效后,更不得其解。后于《伤寒论》中看到此条文,如梦方醒,顿开茅塞。仲圣治方之严谨,曹师用方之功底,可见一斑。方悟退热还有温里方法,切不能只顾表散攻下,辛散凉润,更不可视温药如鸡如砒而不敢应用。 喘利如因表陷,治当升阳发表 病例 2.石儿,男,10 个月,2005 年 3 月 23 日初诊。1 个月前因受凉出现发热、咳嗽,当地治疗,热退但咳嗽不减。辗转于多处求医,反复 20 余日,疗效 不显。1 周前出现咳喘、喉间痰鸣、腹泻、稀糊状大便,日 5 一 10 次,自汗, 用抗炎药点滴无效,特求曹师诊治。此时患儿面色少华、喉间痰鸣流流,大便稀糊少味、肛门淡,舌质淡红、苔薄白腻,指纹色淡。无发热、恶寒、流涕,纳食尚可,精神不振。X 线片:支气管炎,血常规(一),大便常规(一)。曹师首辨为脾肺气虚、痰湿不化,处方以六安煎合理中汤加防风 2 剂。2 天后复诊,诸证未见明显好转,仍腹泻,水样便、喉间痰鸣而喘,但肛门红,舌质淡红苔黄,指纹淡紫,脉细数。证转属大肠湿热,处以葛根芩连汤 3 剂。三诊见咳喘明显好转, 大便仍稀,但次数减少,日1~2 次,精神明显好转,食欲增强,肛门转淡,舌质淡红苔薄黄,余证如前。再以葛根答连汤加莱旅子3 剂。四诊时诸证痊愈,以六君子汤善后。 原文第 34 条: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葛根黄答黄连汤主之。 结合病例,理解原文:患儿 1 个月前受凉,出现发热,咳嗽。本是太阳证, 如果辨证准确,可以用桂枝法治疗,必然病愈。由于医生采用的治疗方法不当, 理当发散,却采用泻下的方法,是为误治。“利遂不止”是误伤胃肠,邪气内陷。 “脉促者,表未解也”,促脉反映阳气尚盛,有抗邪外达之势,表邪尚未全部内陷,故曰“表未解”。而患儿初诊时,除咳喘腹泻外,己见面色苍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腻,指纹色淡等一派气虚痰湿表现,这是屡用攻伐的结果。故首诊用六安煎合理中汤加防风,先散其寒、温其中,待阳气来复,再托邪外出。二诊时果肛门红,舌质淡红苔黄,指纹淡紫,说明寒己化热,阳气己复。此时,既有表邪未解,又有里热下利。分析主证,表邪内陷迫肺,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