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页/共332页先秦文学三课程第2页/共332页韩非其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者,韩之诸公子也。喜刑名法术之学,而其归本于黄老。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与李斯俱事荀卿,斯自以为不如非。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于是韩非疾治国不务修明其法制,执势以御其臣下,富国强兵而以求人任贤,反举浮淫之蠹而加之于功实之上。以为儒者用文乱法,而侠者以武犯禁。宽则宠名誉之人,急则用介胄之士。今者所养非所用,第3页/共332页所用非所养。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shuì nán》十馀万言。人或传其书至秦。秦王见《孤愤》《五蠹》之书,曰:“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李斯曰:“此韩非之所著书也。”秦因急攻韩。韩王始不用非,及急,乃遣非使秦。秦王悦之,未信用。李斯、姚贾害之,毁之曰:“韩非,韩之诸公第4页/共332页子也。今王欲并诸侯,非终为韩不为秦,此人之情也。今王不用,久留而归之,此自遗患也,不如以过法诛之。”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非。李斯使人遗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第5页/共332页第6页/共332页评法批儒第7页/共332页第8页/共332页第9页/共332页第10页/共332页评法批儒的主要观点:在奴隶制度过度到封建社会的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是代表落后的奴隶主阶级的,是保守落后的,是维护已经落后的奴隶社会的,而法家是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是前进的,是变革的。西汉后期以后,随着封建统治秩序的稳定,地主阶级日益走向保守和僵化,地主阶级中出现了代表大地主利益和中小地主等不同派别集团,法家往往成了代表下层地主利益坚持改革路线的代表。 第11页/共332页《韩非子》其书韩非的著作为后人所辑。《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自汉而后,《韩非子》版本渐多,其中陈奇猷(1917-2006)《韩非子集释》、梁启雄(1900-1965)《韩子浅解》多为今人所重。 第12页/共332页第13页/共332页第14页/共332页第15页/共332页第16页/共332页第17页/共332页法家的社会背景西周封建社会遵循两条原则:“礼”和“刑”。礼是不成文法典,以褒贬来控制“君子”即贵族的行为。刑则只适用于“庶人”或“小人”即平民。此即《礼记》所云:“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样做是可行的,因为小国封建社会的结构比较简单。天子、诸侯和大夫都是以血亲或姻亲互相联系着,如果有什么事情要处理,遵循的是他们不成文的“君子协定”。这就是说,他们是遵礼而行。第18页/共332页天子、诸侯高高在上,不直接与百姓打交道。具体的事情交给大夫们处理,每个大夫统治着自己领地内的百姓。大夫的领地通常都不大,人口也有限。所以贵族们统治他们的百姓,在很大程度上是以个人为基础。于是采用刑罚,以保证百姓服从。由此可以看出,在先秦封建社会,人的关系,无论尊卑,都是靠个人影响和个人接触来维持的。第19页/共332页周朝的后几百年,封建制度逐步解体。君子和小人的社会区别不再是绝对的了。在孔子的时代,已经有一些贵族丧失土地和爵位,又有些平民,凭着才能和运气,成为社会上、政治上的显要人物。社会各阶级原有的固定性被打破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通过侵略和征服,大国的领土越来越大。为了进行战争,这些国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高度集中的政府,其结果就是政府的机构和功能比以前复杂多了。第20页/共332页新的情况带来了新的问题,自孔子以来诸子百家共同努力解决的就是这些问题。可是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多半不够现实,不能实行。各国诸侯需要的不是所谓仁政的理想纲领,而是如何应付新情况的现实方法。当时有些人对现实的实际政治有深刻的理解,如果他们的建议行之有效,他们往往就成为诸侯相信的顾问,这样的顾问就是所谓的“法术之士”。第21页/共332页他们之所以称为法术之士,是因为他们提出了治理大国的法术。这些法术把权力高度集中于国君一人之手。他们说这些法术就是愚人也能懂会用。照他们所说,国君根本不需要是圣人或超人,只要忠实地执行他们的法术,哪怕仅有中人之资也能治国,并且治得很好。还有些“法术之士”更进一步,将他们的法术理论化,作出理论的表述,于是构成了法家的思想。第22页/共332页由此可见,法家思想与法律、审判并无多大联系。用现代的术语说,法家所讲的是组织和领导的理论和方法,属于政治学、管理学的范畴。有谁若想组织民众,充当领袖,就会发现法家的理论与实践仍然很有教益,很有用处,但是有一条,就是他走的可能是极权主义的路线。第23页/共332页第24页/共33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