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页/共82页柑橘凤蝶的教案第2页/共82页第3页/共82页前言前言 盆栽芸香科观赏植物,如佛手、凹季枯、金枯、芸香等容易发牛柑桔凤蝶幼虫啃禽危害。柑桔风蝶不仅取食嫩叶、嫩芽、嫩梢。而且危害老叶虫密度大时可将整株或成片植株的叶子吃光。严重影响植株的,,开花和结果不论是对少量盆栽观赏,还是扩大规模的生产性栽培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值得高度重视。第4页/共82页.柑桔凤蝶的综述 鳞翅目(Lepidoptera)凤蝶总科(Papilionoidea)凤蝶科(Papilionidae)。黄波罗凤蝶又称柑桔凤蝶、花椒凤蝶 第5页/共82页凤蝶科的大多数种类都是以芸香科植物花椒、柑橘、山椒、两面针等为寄主,我们在陇南市花椒栽培中发现种群数量大,对花椒栽培危害严重的主要有花椒凤蝶、碧凤蝶和黄凤蝶三种。本文将通过人工饲养和野外调查得出的黄凤蝶的生物学特性总结。第6页/共82页第7页/共82页第8页/共82页第9页/共82页柑桔凤蝶对观赏植物的危害 柑桔凤蝶的幼虫吃光叶子影响观赏价值,造成经济损失,不利出口;虫口密度大时可将整株或成片植株的叶子吃光,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不论是对少量盆栽观赏,还是对大规模的生产性栽培。第10页/共82页第11页/共82页第12页/共82页第13页/共82页 柑桔凤蝶的形态成虫春型体长25mm左右,翅展82mm;夏型体32mm,翅展94mm;体黄色,背脊为黑色宽纵纹;前后黑色与黄色斑纹,前翅中室基部无纵纹;后翅近外缘为色斑纹,并在近后缘处有一红斑。幼虫共5龄,历期约19d。老熟成虫体长52~55mm左右,体粗壮,头小绿色,面有A形黑纹,两侧各有2黑斑体绿色每节有黑色和绿( 或白色)横纹,其中1黑色横纹被黄色斑分割成黑色点纹.于是形成体上3种颜色;组成黑色点条状斑、绿色白色)条状斑、黄色点状斑,呈绿色,有黑色斑。蛹 体长33~35 ram,最宽处约10~11mm,体绿色,或黄褐色具有条纹、粗糙,头上有两个角状起,胸背和胸侧也有突起,腹面似有白粉层;气门淡土色,捆绑线细白色或褐色 第14页/共82页 寄主.柑桔枸桔、黄蘖 花椒、吴茱萸、佛手、积壳、山椒、柑桔、黄梁、黄菠萝等盆栽芸香科观赏植物。如佛手、玳玳、四季桔、金桔、芸香等作物植物上取食。第15页/共82页第16页/共82页 给观赏植物造成的经济损失 益友虫取食造成缺刻与孔洞影响观赏的价值,使经济损失大。柑桔凤蝶不仅取食嫩叶、嫩芽、嫩梢。而且危害老叶,虫口密度大时可将整株或成片植株的叶子吃光,严重影响植株的生长、开花和结果。不论是对少量盆栽观赏,还是对大规模的生产性栽培。第17页/共82页 对观赏植物的危害蝶幼虫喜食柑桔嫩叶、嫩梢,严重时吃完叶肉,只剩下主脉,特别对苗木、幼树的为害更为严重。造成品质的下降,影响观赏的价值。第18页/共82页 危害的虫态主要以幼虫危害,啃食芽、叶,初龄食成缺刻与孔洞,稍大常将叶片吃光,只残留叶柄,苗木和幼树受害较重 第19页/共82页白天羽化,一般上午较多,常可见聚集水洼地吸水,当向虫笼内喷水时,就可见到成虫吸食滞留在叶 片等处的水滴。成虫善飞翔,夜间和雨天多倒挂于树丛隐蔽处。成虫寿命9~19d,雄蝶一般比雌蝶早羽化,羽化后1~2d交尾,产卵为2~3d。卵为散产,卯量40~50粒,雄蝶寿命比雌蝶短2~3d。第20页/共82页 蛹和卵多在叶背或杂草中,颜色青绿,不易在化蛹环境中辨认出来。越冬蛹可随叶片落到地面。羽化前蛹体变成黑色,并可清晰看到成蝶斑纹.常温下蛹期11~15d,二代越冬蛹20d左右。卵圆球形,高约1mm,径长1.2 mm,表面滑无花纹,散产于寄主茎干或叶片上。初产淡黄色,孵前呈紫黑色。 第21页/共82页 发生规律长江流域及以北地区年生3代,江西4代,福建、台湾5—6代,以蛹在枝上、叶背等隐蔽处越冬。浙江黄岩各代成虫发生期:越冬代5—6月,第1代7—8月,第2代9—10月,以第3代蛹越冬。广东各代成虫发生期:成虫白天活动,善于飞翔,中午至黄昏前活动最盛,喜食花蜜.卵散产于嫩芽上和叶背,卵期约7天。幼虫孵化后先食卵壳,然后食害芽和嫩叶及成叶,共5龄,老熟后多在隐蔽处吐丝作垫,以臀足趾钩抓住丝垫,然后吐丝在胸腹间环绕成带,缠在枝干等物上化蛹(此蛹称缢蛹)越冬 第22页/共82页 羽化及产卵 成虫初羽化时翅柔软而皱缩,腹部膨大,不久经抖动翅全部展开,叠于背部,2—3h后排出数滴液体即可飞行。般上午羽化较多, 相同条件下雄蝶先羽化雌蝶后羽化,羽化不久的雌蝶即可与先羽化的雄蝶交配。交配多在天气晴朗的9~13时。交配时雌蝶静伏不动,雄蝶飞寻至雌蝶一侧将尾端弯向雌蝶尾部,约15min后即进入交配状态。第23页/共82页羽化及产卵交配中一般雌上雄下呈一字形,双翅平展或叠合或雌蝶平展雄蝶翅叠合。交尾后雌成虫第2d或第3d即开始产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