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粒细胞缺乏症
第1页/共34页
2023-5-15
2
病例分析
第2页/共34页
一般情况
熊**,女,23岁
主诉:因畏寒、发热、咽痛、咳嗽6天入院
既往史:1+前诊断“甲亢”,口服甲巯咪唑10mg tid治疗,2013年行阑尾炎切除术
3
第3页/共34页
现病史
入院前6天,患者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体温最高达39°C以上,伴咽喉部疼痛,咳嗽,咳白色粘痰,大便次数增多,约4-5次/日,偶有下腹隐痛,排便后可缓解,无肛周疼痛,无尿频尿急尿痛,无头晕、乏力,无皮肤瘀点,于院外就诊对症治疗,体温下降,但反复发热,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常规示:WBC0.8*10^9/L,诊断粒细胞缺乏,停用甲巯咪唑,给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抗感染及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升白细胞治疗,症状缓解,现为求进一步治疗入我院。
4
第4页/共34页
入院查体
神清,精神差,皮肤黏膜无瘀点瘀斑,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及,口腔内双侧磨牙处颊黏膜可见溃疡,咽喉部充血,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未见脓点。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干湿啰音。心律齐,未及杂音。腹软,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活跃,移浊(-)。双下肢无水肿,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
5
第5页/共34页
病例特点
1、青年女性
2、起病急,病程短
3、有甲亢病史,并口服甲巯咪唑治疗
4、以畏寒、发热、咳嗽为主要表现
5、查体:精神差,口腔内双侧磨牙处颊黏膜可见溃疡,咽喉部充血,双侧扁桃体I度肿大,未见脓点。心肺(-)。剑突下压痛。
6
第6页/共34页
相关检查
BR:WBC1.5*10^9/L HGB106g/L Plt217*10^9/L NEUT#0.02*10^9/L
大小便常规:正常
生化:基本正常
凝血功能:正常
甲状腺功能:TSH0.02uIU/ml,FT3 7.03pmol/L, FT4 23.61pmol/L
PCT:0.2ng/ml
胸部CT:无异常,甲状腺密度降低
7
第7页/共34页
诊断及检查、治疗
目前患者诊断考虑?
下一步如何治疗?
8
第8页/共34页
诊断
1、粒细胞缺乏
2、感染性发热
3、甲状腺功能亢进
9
第9页/共34页
治疗
美罗培南 1.0g Q8h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300ug Qd
补液及其他对症治疗
10
第10页/共34页
ATD致粒细胞缺乏机制
一是与免疫反应有关,药物进入机体后为半抗原,与患者粒细胞膜蛋白或与血浆蛋白结合成为全抗原,吸附粒细胞表面,这些抗原就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粒细胞抗体,当再次用此药时,即引起粒细胞的聚集和破坏。
二是药物对骨髓的不良反应,直接细胞毒作用。
三是与遗传易感性有关。
11
第11页/共34页
粒细胞缺乏症
12
第12页/共34页
13
(一)概念
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L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1×109/L时则为严重粒细胞缺乏症
第13页/共34页
(二)流行病学
发病率:
3.4/(105 ·年)
#国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研究组(IAAAS)报道
14
第14页/共34页
中性粒细胞发生过程
15
第15页/共34页
(三)病因
生成缺陷: 1、生成减少
2、成熟障碍
破坏或消耗过多:
1、免疫性因素
2、非免疫性因素
分布异常
16
第16页/共34页
17
(四)诊断主要依据
1.临床表现:多合并感染,来势凶猛,病情进展迅速,体温多高达39℃以上,局部体征可不明显。常见感染部位:口腔、上呼吸道、肺部、消化道、泌尿道、血液。
第17页/共34页
18
2.外周血: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而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多正常或减低。
第18页/共34页
19
3.骨髓象:
若骨髓粒系增生良好或低下及成熟障碍,前者提示粒细胞无效生成,破坏过多或分布异常,后者则说明粒细胞减少多系骨髓增生不良所致。
第19页/共34页
20
(五)主要处理措施
1.积极去除病因,避免再次应用影响骨髓造血的药物。
2.采取严格消毒隔离措施,加强护理,有条件进住层流室,如无层流室,进住单间病房,避免探视。
3.积极防治感染
第20页/共34页
21
3.积极防治感染
(1)无感染者,可不用抗生素或以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2)对有感染患者尽早应用抗生素治疗,同时积极进行血培养,口腔分泌物、痰、大便、小便培养,寻找病原菌以指导临床用药。应用抗生素的原则是:早期、联合、足量、广谱。
第21页/共34页
22
常用的药物联合方案:
①头孢菌素类(第二代、第三代)加氨基糖药类。
②头孢菌素类(第二代、第三代)加氟喹诺酮类。
③单用碳烯类;
④头孢菌素类(第三代)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