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望 岳杜 甫学习目标1.走近作者,了解创作的时代背景2.把握全诗的主要内容3.精读全诗,剖析写作特色4.总结和归纳全文表达的思想内涵5.合作探究,巩固提升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分,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作者生平经历杜甫少年时代曾先后游历吴越和齐赵,其间曾赴洛阳应举不第。三十五岁以后,先在长安应试,落第;后来向皇帝献赋,向贵人投赠。官场不得志,目睹了唐朝上层社会的奢靡与社会危机。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潼关失守,杜甫先后辗转多地。乾元二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等名作。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诗人到洛阳应进士,结果落第而归。开元二十四年,二十四岁的诗人开始过一种不羁的漫游生活。作者北游齐、赵(今河南、河北、山东等地),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岱宗:泰山亦名岱山或岱岳,五岳之首,在今山东省泰安市城北。夫:语气词,强调疑问语气。如何:怎么样。齐、鲁:古代齐鲁两国以泰山为界,齐国在泰山北,鲁国在泰山南。青:指苍翠、翠绿的美好山色。未了:不尽,不断。翻译原文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造化:大自然。钟:聚集。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阴阳:阴指山的北面,阳指山的南面。割:分。夸张的说法。昏晓:黄昏和早晨。翻译原文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象全都汇聚其中,山南山北阴阳分解,晨昏不同。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荡胸:心胸摇荡。曾:同“层”,重叠。决眦:眦:眼眶。眼眶几乎要裂开。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翻译原文望层层云气升腾,令人胸怀荡涤;看归鸟回旋入山,使人眼眶欲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会当:终当,定要。凌:登上。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翻译原文一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显得渺小的群山。主要内容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造化。希望凌顶而小天小,以抒雄心壮志。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先写对它的仰慕,再写它横跨齐鲁两地的壮伟。 三、四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遥望, 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主题思想通过赞美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流露出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艺术特色(1)语言凝练,对仗工整。(2)写景、抒情、哲理融为一体。(3)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意境开阔高远,气势雄伟浑朴。(4)虚实结合。“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中,上句写泰山的秀美,是虚写;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合作探究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通过诗人的自问自答,既写出了诗人对泰山的神往之情,更写出了远望泰山苍翠、连绵不断、雄拔于齐鲁大地的特点。合作探究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割”,是划分的意思,平凡之中见出奇险,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由此也可以想见山色的变幻无穷。合作探究描述颈联“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呈现的画面。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合作探究“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远大抱负。?蕴含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巩固练习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第15课《故乡》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第三单元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x
- 第三单元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第21课《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第21课《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教学设计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docx
- 第24课《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教学设计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 第二单元单元检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docx
-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