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蒲松龄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博人(淄川),生于一个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清代小说家,被誉为中国短篇小说之王。
他用毕生精力完成了小说集《聊斋志异》,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共 491 篇)。鲁迅先生称“专集之最有名者”,郭沫若对其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筹,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他生于明崇祯 13 年(1640),5 岁时,李自成进北京,明朝灭亡。死于康熙 54 年(1715),享年 76 岁。他 19 岁应童子试,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但此后屡试不第,直到71 岁才挨了个岁贡生。为生活所迫,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给别人做塾师,直到 1709 年才撤帐回家。
蒲松龄一生有三苦:生活过得苦,科举考得苦,写书写得苦。
1、生活苦:家徒四壁妇愁贫。
蒲松龄一生,始终在贫困线上挣扎。(根据他自己所写,出生就带有几分神奇的色彩。明崇祯十三年,农历四月十 六夜间,山东淄川蒲家庄的商人蒲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看到一个披着袈裟的和尚,瘦骨嶙峋的,病病歪歪的,走进 了他妻子的内室,和尚裸露的胸前有一块铜钱大的膏药,蒲惊醒了。他听到婴儿在啼哭,原来是他的第三个儿子出生 了。在月光的照耀下,蒲惊奇地发现,新生的三儿子胸前有一块青痣,这块痣的大小、位置,和他梦中所见那个病病 歪歪的和尚的膏药完全相符。病和尚入室,这是蒲松龄四十岁的时候对自己出生的描写。他还解释,我一辈子这么不 得志,这么穷困,很可能就是因为我是苦行僧转世。当然,苦行僧转世,是蒲松龄在《聊斋自志》当中杜撰的故事, 看得出这是他对自己的宿命的一种无奈和叹息。但是我们看蒲松龄的一生,确实很苦。)
其实蒲松龄年轻的时候,生活不是很苦,因为他的父亲弃儒经商,家里是小康之家。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因为 他分家了。因为家庭矛盾。蒲松龄的两个哥哥都是秀才,但是两个嫂子都是泼妇。蒲松龄曾经在他的书里面说过这样 的话:“家家床头,有个夜叉在。”他这两个嫂子真是典型的夜叉,为了一点儿鸡毛蒜皮的小事,经常把家里闹得鸡犬 不宁。蒲松龄的父亲只好给儿子分家。分家又分得很不公平,因为这两个嫂嫂又能打又能叫又能抢,而蒲松龄的妻子 刘氏非常贤惠,躲在一边。分家的结果是蒲松龄分到农场老屋三间,破得连门都没有,蒲松龄只好借了门板安上。他 分到了二十亩薄田,二百四十斤粮食,只够吃三个月。这样一来,蒲松龄就要自谋生路了,他于是开始了长达45 年之久的私塾教师生涯。
私塾教师就是乡村小学教师,而且是到私人家里教书,待遇非常低微,相当于现在民办私立小学的代课老师。算 算具体的账,做私塾老师每年可以拿多少工资?最多八两。八两银子是什么概念?在当时农村一个四口之家维持一年 的生活要二十两,也就是说他完全具备申请低保的条件。到了30 岁以后因为父亲去世了,蒲松龄还要赡养他的老母, 他穷到什么程度呢?“家徒四壁妇愁贫”。他自己在《日中饭》里写到快收麦子的时候,家里没有粮食,只好煮了一锅 稀饭,他那时候有三个儿子和一个女儿,大儿子一看煮好了稀饭,抢先把勺子抢到手里面,到锅底下找最稠的往自己 的碗里边放,二儿子不干了,上去跟哥哥抢。蒲松龄的女儿就很可怜地、远远地站在那儿看着自己的父亲。蒲松龄非 常心疼,我怎么样养活我这些可怜的孩子啊!
2、科举考试苦
童子试(秀才)——乡试(举人,第一称解元)——会试(贡士,第一称会元)——殿试(进士,第一称状元) 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
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第二甲第一名俗称传胪。
蒲松龄的一生连个举人也没中上。蒲松龄19 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录取蒲松龄的是山东学政施闰章。施闰章是个大诗人,清初号称诗坛的“南施北宋”,“南施”就是安徽人施闰章, “北宋”是山东人宋琬。施闰章给山东秀才考试出的第一道考题叫《蚤起》,这个题目是从《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来的。科举考试考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要求你得揣摩圣贤语气,代圣贤立言。既然题目叫《蚤起》,你就要阐述孟子在《蚤起》里面所讲的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蒲松龄 怎么写的呢,蒲松龄的描写非常生动,像是一篇描写人情世态的小品文,而且走得更远,干脆虚构起来,他写齐人之 妇如何夜里辗转反侧,琢磨着跟踪丈夫,其中有人物心理描写,也有人物独白和人物之间的对话,很像小说。这样的 写法,当然不符合八股文的要求,但是蒲松龄遇到的考官是爱才如命的大文学家施闰章,他非常欣赏蒲松龄的文章, 拿起笔来就写批语,说蒲松龄的文章“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之上”,把人们那种追名逐利的丑态通过《蚤起》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