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病脉临床医学.pptxVIP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病脉临床医学第1页/共55页 1、浮脉【脉象特征】轻取即得,重按反减       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崔氏《脉诀》:“浮脉法天,轻手可得,泛泛在上,如水漂木。”《诊宗三昧》:“浮脉者,下指即显浮象,按之稍减而不空”第2页/共55页 脉位分类  浮脉【临床意义】主表证,亦主里虚(虚阳外越)脉理:1)主表证--外邪侵袭,人体正气趋向于表,故脉浮2)主里虚--久病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三秋得之应无恙,久病逢之确可惊”二者的区别:表证脉浮但有根;里虚脉浮而无根“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伤寒论》浮紧--表寒浮数--表热浮缓--伤风浮芤--伤暑第3页/共55页 2、沉脉【脉象特征】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举之不足,按之有余《濒湖脉学》“如石投水,必极其底。”《脉诀汇辨》“有深深下沉之势”《脉诀刊误》“轻手于皮肤之间不可得,徐徐按至肌肉中部间应指,又按至筋骨下部乃有力,此沉脉也。”第4页/共55页 脉位分类  沉脉【临床意义】里证常见于下痢、浮肿、呕吐、郁结气滞等 沉而有力-里实:气血内困于里;多因水、寒、积滞所致(寒主收引,水性沉潜,积滞则阳气伏郁) 沉而无力-里虚:阳气虚不能升举“少阴病,身体痛,手足寒,骨节疼,脉沉者,附子汤主之。”《伤寒论》第5页/共55页 3、迟脉【脉象特征】脉来迟缓,一息不足4至(一分钟不满60次)《脉诀汇辨》:“往来迟缓,三至一息”《诊家枢要》:“迟,不及也,呼吸之间,脉仅三至”第6页/共55页 脉率分类  迟脉【临床意义】主寒证,亦主邪热结聚里实证1)主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实寒:寒邪凝滞,阳气失于宣通 虚寒:阳气虚弱失于温运  凡阳虚不足,命门火衰者,多见迟而无力之脉。症见畏寒泄泻,腹痛喜按口吐冷涎等“作者临床常见五更泄,多见迟而无力的脉象,特别是两尺尤甚,以四神丸补命门火,温脾阳。” 刘冠军 第7页/共55页 脉率分类  迟脉2)亦主热证:邪热结聚,经隧阻滞多见于里热实证。(阳明腑实证、肠伤寒、脑膜炎等)《四诊抉微》“迟脉属脏主寒,此一定之理,乃其常也。若论其变,又有主热之证治,不可不知。所以然者,以热邪壅结,隧道不利,失其常度,脉反变迟矣。”《伤寒论》“阳明病,脉迟,有潮热者,……可攻里也,大承气汤主之”“又如脑膜炎,常因脑压增高,出现高热、脉迟,须脉证合参,勿作寒论。以免误诊” 刘冠军长期进行体育煅炼的人,坚持练气功的人在静息状态下脉来迟缓为身体良好的表现。第8页/共55页 4、数脉【脉象特征】脉来急促,一息5-6至《濒湖脉学》:“一息六至,脉流薄疾”《脉诀启悟》:“不似滑脉之往来流利,动脉之厥厥动摇,疾脉之过于急疾。”第9页/共55页 脉率分类 数脉【临床意义】主热证,亦主虚证 1)主热证--因热迫血妄行,故脉数凡外感发热、胃热、肠热、肺痈、肠痈、疮疡、或阴虚火旺等均可见数脉《难经· 九难》:“数则为热”《脉药联珠》:“凡数脉总由火毒” 2)主虚证--精血耗损,元气亏虚,脉来虚数。多见于虚劳日久之人第10页/共55页 5、洪脉【脉象特征】脉形宽大,滔滔满指,来盛去衰《诊家正眼》:“洪脉极大,状若洪水,来盛去衰,滔滔满指。”《濒湖脉学》:“洪脉来时拍拍然,去衰来盛似波澜”《脉理求真》:“洪脉既大且数” 第11页/共55页 脉的宽度分类 洪脉【临床意义】主热甚(气分热甚)  里热内盛,气盛血涌故脉来洪洪大有力,此为太过,多为里热炽盛,必伴见壮热,烦躁,口渴,吐血,疮疡及暑热汗出等。《伤寒论》:“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汤主之”《金匮要略》:“肠痈者……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第12页/共55页 脉的宽度分类 洪脉 亦主虚证:若洪大无力,则不主气分热盛,乃阴精耗竭,孤阳将欲外越之兆。凡久病气虚,或虚劳、失血、久泄等病证,出现洪脉则为阴损阳散之危重证候。第13页/共55页 6、微脉【脉象特征】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主病:气血虚甚,阳气衰微正气将绝,鼓动无力,故脉微欲绝《伤寒论》:“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通脉四逆汤主之”《诊家枢要》:“微, ……为气血俱虚之候,为崩漏败血不止,为少气”,第14页/共55页 7、细脉【脉象特征】脉细如线,应指明显,按之不绝《脉经》:“细脉,小大于微,常有,但细耳”《诊家正眼》:“细直而软,累累萦萦,状若丝线,较显于微”《濒湖脉学》:“小于微而常有,细直而软,若丝线之应指”第15页/共55页 脉的宽度分类 细脉【临床意义】主气血两虚,诸虚劳损;主湿侵1)气血不足,不能充盈脉道,则脉来细而无力凡久病气血亏耗,年迈体弱,失血,盗汗,自汗,阳虚畏寒,虚胀,泄泻等,可见到细脉《脉诀刊误》:“主血少气衰”《伤寒论》:“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第16页/共5

文档评论(0)

shepph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3402230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