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现代诗歌导读-王家新-岁月篇 随时间而来的真理.pptxVIP

中外现代诗歌导读-王家新-岁月篇 随时间而来的真理.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岁月篇 随时间而来的真理 岁月篇 随时间而来的真理我知道飞蛾钢琴家之死窗子偶遇2009,中秋夜油漆七二年十二月自1979年3月随时间而来的真理昏暗中的鸫鸟——1900年12月31日 我知道 蓝蓝 我知道树叶如何瑟瑟发抖。?知道小麦如何拔节。我知道种子在泥土下挣破厚壳就像从女人的双腿间生出。我看到过炊烟袅袅升起,在二郎庙的山脚树林和庄稼迅速变换着颜色。山谷的溪水从石滩上流走淙淙潺潺,水声比夜更辽远。?这一切把我引向对你的无知的痛苦。我知道。 阅读提示蓝蓝,原名胡兰兰,当代著名诗人,1967年生于山东烟台,在山东和河南的农村度过童年。曾当过工人。1988年大学毕业,为河南省文学院作家,现居北京。 阅读提示这首诗有一种说不出的、动物般的对痛苦的敏锐感知。诗一开始的“我知道树叶如何瑟瑟发抖”,就为全诗确定了这种语言的姿态。第三节又回到了乡村的日常生活,但也“日常”得有些异样,以至于“二郎庙”这个土里土气的地名不仅令人感到亲切,也别有了一番意味诗到最后最终显出了它谜一样的性质。这里的“你”,或许就是诗人所要面对的生活的总称。 阅读提示结构上这首诗在“知与无知”之间进行,它们之间的微妙转化,显示了诗人对存在的更本质层面的进入。由诗一开始的“我知道”到深感“无知”,到最后的那一句无比肯定的“我知道”,一首诗因而获得了它的张力,不仅如此,到最后,诗人还赋予了我们一种不得不重新打量这个世界的眼光。 飞蛾 [波兰]扎加耶夫斯基 透过窗玻璃飞蛾看着我们。坐在桌旁,我们似被烤炙,以它们远比残翅更硬,闪烁的眼光。?你们永远是在外边,隔着玻璃板,而我们在屋内愈陷愈深的内部,飞蛾透过窗子看着我们,在八月。(桴夫译) 阅读提示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被认为是继米沃什、希姆博尔斯卡之后波兰最杰出的诗人,出生于利沃夫,1972年出版诗集《公报》,成为“新浪潮”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1981年离开“营房般阴沉”的波兰,迁居法国和美国。现在,诗人又回到克拉科夫定居。他的作品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在欧美享有广泛的声誉。 阅读提示“飞蛾看着我们。坐在桌旁”扎加耶夫斯基感到了这种注视。正因为飞蛾神秘的注视,并由此想到更广大的悲剧人生,诗人感到被“烤炙”,换言之,他的良心在承受一种拷打。“愈陷愈深的内部”,这是一种隐喻性的写法,但我们都知道诗人在说什么。 阅读提示一种“被看”诗中最后出现的不再是飞蛾,而是“灵魂”。不仅是我们在看飞蛾,也是某种痛苦的生灵在凝视我们——这首诗就这样写出了一种“被看”,一种内与外的互视。它让我们生活在一种“目睹”之下。一个东欧诗人的“内向性”,就这样带着一种特有的诗歌良知和道德内省的力量。 钢琴家之死 [波兰]扎加耶夫斯基 当其他人作战 或乞求和平,或躺在医院或营房的窄床上,一连数日?而他练习着贝多芬的奏鸣曲,纤细的手指,像守财奴的,触摸到那些不属于他的巨大财富。(李以亮译) 阅读提示题目 该诗的重心似乎表现的是对艺术的热爱和渴望。为什么这热爱和渴望获得了如此感人的力量?这完全有赖于上下文的对照和“钢琴家之死”这一题目。如果脱离了泥里血里的战争、医院病床上的苦难、每个人包括“钢琴家”自己都不免一死这种语境,这首诗就不会如此强烈地触动我们。 阅读提示诗的主题诗的主题正是人生的短暂与艺术的永恒,以及这两者的对照。正是在这艰难、短暂的生存中,音乐成为某种既给人带来无限慰藉而又难以企及的存在。诗最后的“那些不属于他的/巨大财富”,要表达的正是这种意思。 窗子 [波兰]米沃什 黎明时我向窗外望去,看见一棵年轻的苹果树在晨光中几乎变得透明。?当我又一次向窗外望去,一棵苹果树缀满果实站立在那里。?或许经过了许多岁月,但我记不清在睡梦中发生了什么。?伯克利,1965(张曙光译) 阅读提示切斯瓦夫·米沃什,波兰诗人,米沃什的诗感情深沉,视野开阔,以质朴、诚恳的语言形式表达深邃复杂的经验,有一种历史见证人的责任感和沧桑感。1980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美国作家厄普代克曾说米沃什是“一位就在我们身边但令我们琢磨不透的巨人”,布罗茨基则称他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诗人,或许是最伟大的诗人”。 阅读提示该诗看似不经意,但却十分奇妙,给人梦幻般的感受。因此诗的最后一节有了某种自问自答的味道:“或许经过了许多岁月,但我记不清在睡梦中发生了什么。”诗的前两节写在窗外望见的一棵苹果树,初见它时,它那样年轻,像是神灵的赐予,在晨光中几乎透明,再一次向窗外望去时,发现它已“缀满果实”。这中间已容纳了太多的时间和历史! 阅读提示张曙光在《米沃什:挽歌的歌者》中所说:“在他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展现出一个贯穿始终的主题,即时间和拯救。”的确,时间和拯救,就是这首诗所折射出的双重主题。全诗三节,仿佛随手拈来,但却给人沧海桑田、人生如梦之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