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设计简史》09 中世纪设计.ppt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ZHOGNWAI SHEJI JIANSHI中外设计简史 下 篇— 外国设计史部分 第一节 早期基督教建筑 第二节 拜占庭式建筑 第三节 罗马风建筑 第四节 哥特建筑第九章 中世纪设计 第一节早期基督教建筑 第九章 中世纪设计330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迁都至拜占庭,命名为君士坦丁堡。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帝国。西罗马定都拉文纳,于476年被日耳曼人占领;东罗马帝国以君士坦丁堡为都城,几经盛衰后在1453年被土耳其所灭。早期基督教建筑与拜占庭建筑同在,包括330年罗马帝国迁都后帝国西部的建筑、395年罗马帝国分裂后西罗马的建筑和西罗马灭亡后300年的西欧封建混战时期的建筑。其主要类型是基督教堂。 第九章 中世纪设计集中式教堂的布局不像巴西利卡式主要是一个长方形的大厅,而是一个圆形大厅:中央部分是一个大的穹窿,周围是一圈回廊。圣康斯坦齐亚大教堂(350年,见图9-4、图9-5)原为罗马皇帝康斯坦丁长女康斯坦齐亚准备的洗礼堂。康斯坦齐亚死后,建筑成了她及其亲属的陵庙,在1256年改为教堂。 第二节拜占庭式建筑 第九章 中世纪设计拜占庭建筑最光辉的代表是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见图9-7至图9-9)。它是东正教的中心教堂,是拜占庭帝国极盛时代的纪念碑。圣索菲亚大教堂是集中式的,东西长77.0米,南北长71.0米,布局属于以穹隆覆盖的巴西利卡式。中央穹隆突出,四面体量相仿但有侧重,前面有一个大院子,正南入口有两道门庭,末端有半圆神龛。圣索菲亚大教堂 第九章 中世纪设计由于外敌相继入侵,国土缩小,建筑减少,规模也大不如前。其特点是占地少而向高发展,中央大穹隆没有了,改为几个小穹隆群,并着重于装饰,出于同属东正教信仰的关系,圣索菲亚大教堂对于东欧建筑的影响是难以估量的。这种在方厅上加圆穹隆的做法被许多地方的教堂仿效,如威尼斯的圣马克大教堂圣马克教堂 第三节罗马风建筑 第九章 中世纪设计罗马式建筑文化在总体上厚重、坚固,宣泄了一种宗教激情,具有强烈的精神表现性,是建筑文化发展史上重要的阶段性形制,如比萨教堂。圣马克教堂 第四节哥特建筑 第九章 中世纪设计最早的哥特式是从罗马风自然演变而来的,在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是对罗马式十字拱的继承和发展,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同时也影响到一些世俗建筑。哥特式建筑创造了新的建筑形制和结构体系,在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形成了自身强烈的风格,以尖券、尖形肋骨拱顶、坡度很大的两坡屋面和教堂中的钟楼、扶壁、束柱等为特点,垂直线是其统治的要素,具有强烈的向高空升腾之感。哥特式的精髓在于“肋”。 第九章 中世纪设计尖肋拱顶从罗马式建筑的圆筒拱顶普遍改为尖肋拱顶,作用是将所有的内部空间以骨架券连接为整体扶壁扶壁是一种用来分担主墙压力的辅助设施,在罗马式建筑中就已得到大量运用。但哥特式建筑把原本实心的、被屋顶遮盖起来的扶壁都露在外面,称为飞扶壁。哥特式建筑特色 第九章 中世纪设计哥特式建筑的主要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圣丹尼教堂、亚眠主教堂、夏尔特大教堂、索尔兹伯里大教堂、米兰大教堂等。哥特教堂内部。哥特式建筑主要代表作品 第九章 结束

文档评论(0)

喜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