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秦汉时期【核心知识精研精讲】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pptxVIP

第二讲+秦汉时期【核心知识精研精讲】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空白演示单击输入您的封面副标题第二讲 秦汉时期课标要求: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 第二讲 秦汉时期教材索引中外历史纲要(上)第3、4课 P14-24选择性必修一P3 最后一段 P4整面 P5 最后一段P30 第2、3段 P31 第1、2段P45 最后一段 P60 整面 P64 第2段P92 第1、2、3段 P100 第1、2段P101 第2段 P102 第1段选择性必修三P3 第2段P8 第2段P34 最后一段P50 第1段 P53 第1段选择性必修二P20 第2段P21 第2行P35 第2段P39 第2段P67 第2段P68 第1段 P69 第1段P81 第4段 P82 第1、2段 第二讲 秦汉时期真题分布时间全国卷地方卷2017【Ⅰ】25·西汉郡级政区变化【Ⅱ】25·魏晋以后官修史书【Ⅲ】25·西汉前期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浙江:汉承秦制;儒学成为正统的措施;丝绸之路海南:汉代察举制2018【Ⅱ】25·汉代土地兼并与自耕农经济海南·汉承秦制 浙江·汉代的冶铁技术江苏·汉代选官制度;重农抑商2019【Ⅰ】25·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Ⅱ】24·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Ⅱ】25·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Ⅲ】25·儒学成为正统的影响浙江·汉代“刺史”江苏·郡国并行制;汉代选官北京·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手工业2020【Ⅲ】25·东汉屯田制浙江·著名水利工程(空间布局);秦汉政治沿革山东·重农抑商政策2021【乙】汉代经济发展【甲】汉代监察制度浙江·素纱襌衣;秦兵马俑;儒家思想;郡县制 第二讲 秦汉时期知识框架秦汉秦朝: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巩固统一的措施、秦的暴政西汉:建立、汉初与武帝时期的制度、汉末危机、王莽改制、农民起义东汉:建立、光武中兴、大权旁落、豪强地主、黄巾起义民族关系、对外关系赋税制度、户籍制度基层组织、社会救济与优抚制度农业:耕作方式、耕作技术、耕作制度、水利设施手工业:冶铁业、制瓷业、纺织业商业:中外交流、城市发展、政府政策经济政策:休养生息、盐铁官营、重农抑商思想:秦焚书坑儒、汉初黄老之学、董仲舒新儒学、五斗米道科技:造纸术、农学、医学、数学史学:《史记》、《汉书》文学:汉赋绘画、书法经济文化政治 第二讲 秦汉时期秦的统一背景:客观条件——大势所趋。①政治上: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②经济上: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主观条件——秦国的强大。①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②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③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意义:(1)秦的统一建立起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2)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增强中民族凝聚力,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3)秦朝确立的政治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过程:(1)建立秦朝: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王朝,定都咸阳。(2)统一全国。①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②在北方,击退匈奴进攻,修筑万里长城。 第二讲 秦汉时期秦的制度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建立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决策系统;以“三公九卿”为轴心的中央政务系统;以“郡县”为基础的地方施政系统。专制主义的含义:指中央的决策方式而言,主要特征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制度: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与地方分权相对立,地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中央对地方拥有统帅权,地方服从中央。其特点一是中央严格控制地方,二是中央为控制地方,重视对地方官员的任用和监督。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的原因有哪些?(1)经济根源:封建经济具有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家的统一。(2)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和镇压人民反抗。(3)思想根源: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理论基础。(4)外部因素:我国古代中原的农业生产经常遭受北方游牧民族的骚扰,客观上要求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权,抵御游牧民族的南下掠夺。(5)政治基础:战国时期,国家局部统一的政治局面以及秦朝实现“大一统”局面,为推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政治基础。皇权相权中央地方 第二讲 秦汉时期秦的制度1、皇帝制度(1)建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2)特征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皇位世袭:“家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中小学一线教师,熟知考情与学情,致力于提供优质文档资源,服务更多教师与学生。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1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