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3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pptx

高中教学课件:选择性必修3 第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4课 从《尚书》看 中华文化之源远流长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景宁中学 任圣佳四千余年之历史未尝一中断者,谁乎?我中华也。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 《坟》、《典》、《索》、《丘》,其书不传,姑勿论 。即如《尚书》,已起于三千七八百年以前夏代史官所记载。今世界所称古书……皆无能及《尚书》者。 上世史时代之学术思想,我中华第一也; 中世史时代之学术思想,我中华第一也! --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春秋战国一、寻中华文化之“传”思考1:为什么中华文化中最早的书籍只有《尚书》流传下来? 春秋战国私学兴起之前,学校教育的情况如何?相传《尚书》为孔子编定。孔子晚年……将上古时期的尧舜一直到春秋时期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经过认真编选,选出100篇,这就是百篇《尚书》的由来。相传孔子编成《尚书》后,曾把它用作教育学生的教材。 --《尚书》百科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尚者,上也”,被尊奉为儒家“六经”中最重要的一经。 --李伟荣 李 林《尚书诸问题及其海外传播》两汉一、寻中华文化之“传” 思考2:根据汉代学制系统图以及所学知识,分析汉代的学校构成以及汉代《尚书》的流传情况。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班固 《汉书·董仲舒传》开门受徒者,编牒不下万人。--范晔《后汉书》 《尚书》经过秦代焚书和秦末战火,汉初由伏生传下来的,仅有28篇。此后又有古文《尚书》出土。(在拆除孔子故宅一段墙壁时,发现了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的字体书写的,人们称之为古文《尚书》。)--刘波:国家图书馆藏敦煌唐写本《尚书》一、寻中华文化之“传” 思考3:唐官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主要教授什么内容?根据唐会昌五年(安史之乱以后)明经、进士人数,分析唐代的官学与私学情况,并分析原因。理解其对文化传承的意义。中央官学国子监与地方官学经学唐代的中央官学……“凡博士、助教,分经授诸生,未终经者无易业……凡《礼记》、《春秋左氏传》为大经,《诗》、《周礼》、《仪礼》为中经,《易》、《尚书》、《春秋公羊传》、《谷梁传》为小经。--栗洪武 陈 磊《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历史规律》官学衰亡,私学肩负起文化传承的重要责任。唐一、寻中华文化之“传” 滑州人王恭做官之前在乡里讲学时,有弟子数百人。庐鸿在嵩山建立学馆讲学,聚徒至五百人……唐高祖时,中央官学的国子学、四门学生员总数只有二百七十人,在唐太宗扩大国子学、四门学规模后,也才只有生员三千二百六十人。 -- 欧阳修《新唐书》 元稹曾在南方平水市中见到几位放学的儿童,竟然能背诵白居易的诗,这让元稹感到十分惊讶,询问后才知道,是教书先生“教我乐天、徽之篇”。 --李效杰《唐代私学教育考论》 思考4:唐私学的主要形式有哪些?根据材料可以归纳唐代私学的特点,分析原因。唐科举制度使中下层读书人希望通过私学得到进入仕途的机会。学塾、村学、蒙学私学规模大唐一、寻中华文化之“传” 予惟前代庠序之教不修,士病无所于学,往往择胜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讲习之所。 --朱熹《朱熹集》(《衡州石鼓书院记》) 北宋前期各地新建和修复的书院为33所。这些书院从创建或修复的时间而言,早于乾兴元年(1022)创建的书院有20所,占总数的74%,也就是说大部分书院都早于官学设立。 --李兵《科举应试:北宋前期书院教学的主要指向》 思考5:北宋书院因何而起?北宋官学与私学的教学内容都是什么?《尚书》流传如何?宋一、寻中华文化之“传” 宋元时……在中央官学仍设置《五经》为主要专业。 --栗洪武 陈 磊《中国古代学校教育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的历史规律》 (明清)“博士掌分经讲授,而时其考课。凡经,以《易》、《诗》、《书》、《春秋》、《礼记》,人专一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兼习之”。 --张廷玉《明史·志(职官二)》 思考6:从材料可知宋元明清官学共通的教学内容是什么?由此可见古代学校对中华文化传承的意义。宋元明清一、寻中华文化之“传”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中国方式发展历程官学私学影响中国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官学与私学。1、先秦时期 “学在官府”;2、西汉设立的太学、西晋开始设立的国子监,是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3、汉朝开始设立地方官学。1、春秋时期私学产生。2、唐朝以后私学得到发展,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3、书院制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宋代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1、官学和私学对古代文化的保存与传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古代典籍依托于此得以传承。2、科举考试的推行,也有赖于官学与私学的支撑。一、寻中华文化之“传” 洋务运动后期,西学课程和学习时间……一般均占到 80—90% 以上……“近年各省所设学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