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充满文化气息的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让语文课堂充满文化气息的探讨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章简要: 2 文1:让语文课堂充满文化气息 2 一、在古诗文教学中走进传统文化 2 1.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再现诗词画面,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3 3.精心组织文言文教学,注重弘扬民族精神。 3 二、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与作文教学中凸显传统文化 5 三、在课堂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 5 文2: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6 一、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以情动情 6 二、改变学习方式,营造探索空间 8 三、相信尊重学生,让学生体验成功学习的快乐 8 参考文摘引言: 9 原创性声明(模板) 9 正文 让语文课堂充满文化气息的探讨 文章简要: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文化气息。语文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而文化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注入文化元素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首先介绍了文化在语文教育中的基本作用和意义,指出其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然后详细阐述了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文化气息,包括挖掘语文内涵、引导学生思考、赏析文学作品等方面,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措施和方法。接着归纳总结了让语文课堂充满文化气息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提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等方面的建议。最后,通过实践案例分析,探讨了让语文课堂充满文化气息的实际效果和未来发展趋势,并总结研究的意义和作用,呼吁加强语文教育中文化元素的注入,以推动培养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新时代人才。 文1:让语文课堂充满文化气息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传统文化,它是我们民族的凝聚力,是我们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证。语文教学不应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承担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以使年轻一代从民族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这是新时期语文教学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充满文化气息,让传统文化像春雨一样渗入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尝试: 一、在古诗文教学中走进传统文化 古诗文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凝聚了我们民族太多的思想认识和情感。作为语文老师,要把古诗文作为塑造学生的优秀素材,最大限度地弘扬古诗文中所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诗词教学中,注意整合吟咏自然山水的篇章,教会学生审美,在优美的文字与意境中吸取文化精髓。 1.运用现代化教学方式,再现诗词画面,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如教学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意象绘出一幅“游子羁旅图”,单凭想象,对于多数学生来说,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如果借用多媒体就能在学生的脑海中呈现出一幅鲜活的古代生活画面,从而理解诗歌是意象和意境的浓缩和升华。这样不仅理解了这首诗,还能触类旁通,比如在描写花树时想到“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看到柳树时,吟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心情畅快时,感觉“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些形象性的体验,既让学生们感受到古典诗词的诗境之美,又能把传统的内容与现实的生活结合起来,同时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2.开展多种形式的“走近古诗文,走进传统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积淀传统文化,吸收经典营养。 如每天课前五分钟的诗朗诵展示,一个学期,人人有展示的机会,人人有参与的意识,同时又是一种积累;每学期一次诗文朗诵比赛;每学期一册诗文成果展(摘录笔记、分类搜集、诗词鉴赏、背诵心得等) 3.精心组织文言文教学,注重弘扬民族精神。 传统文化的精髓其实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李白的“直挂云帆济沧海”、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廉者的“不受嗟来之食”……这些优美的篇章里,我们看到了一颗颗赤子之心,看到了中华民族的脊梁。而这些需要我们教师及时抓住文本中传统文化的教学契机,触发学生的情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传承。 文言文教学中,民族文化的精髓并非都是学生能自行体会到的,教师要利用文本材料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抓好课前预习,课堂学习探究,课后总结延伸等环节,让学生完成文本材料的初步感知——整体把握——深层理解的过程。 诸葛亮的“智”是每个学生都知道的,但他的高尚情操却并不为所有人赞同,对这方面的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下面以《出师表》教学为例,谈谈如何通过阅读教学的三个环节完成这一过程。 课前预习初步感知:教学前,安排学生小组合作,了解诸葛亮生活的时代背景,个人生活经历,历史上对诸葛亮功过是非的评价。让学生对文本人物有基本的了解。小组合作的形式既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又使学生的认知面

文档评论(0)

szbalala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深圳市巴啦啦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广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40300MA5FCP2R7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