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灯笼》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第4课《灯笼》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灯笼》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灯笼》选自部编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民俗文化第四课,是吴伯箫写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篇抒情散文,是一篇自读课文。它以“灯笼”为话题,串联起早年乡村生活的诸多记忆,表现旧时的乡村民风民俗,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同时还以小见大,借“灯笼”这一形象表达了作者以天下为已任、愿为保卫国家充当“马前卒”的意志和热情。 教学本文,根据单元教学要求,秉承程少堂老师语文教学要有中国味道的理念,依据其创立的“一语三文”(语言—文章—文学—文化)的教学模式,我设计了四大板块:一读《灯笼》语言之典雅,二辨文章表达之恰当,三品文学情思之丰富,四探文化价值之传承。以诵读为抓手,以文字媒介,引导学生在字里行间嚼出浓浓的“语文味”,感受民俗风情,爱上“中国味道”。 教学目标: 1.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 2.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教学重点:教学目标1、2 教学难点:教学目标3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读《灯笼》语言之典雅 活动一: 速读课文,圈点勾画好词佳句,注意积累。你会发现本文的语言典雅蕴藉,请你找出来读一读。 预设: 1.短句: 语言简洁、含蓄,有声韵之美。 (1)岁梢寒夜,玩火玩灯,除夕燃滴滴金,放焰火,是孩子群里少有例外的事。 (2)坡野里想起跳跳的磷火,村边社戏台下想起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冰糖葫芦.... 2.化用古诗文: (1)“雪夜驰马,荒郊店宿,每每令人忘路之远近。”(化用陶渊明《桃花源记》中的“忘路之远近”) (2)“自从远离乡井,为了生活在外面孤单地挣扎之后,像这样慈母口中吩咐的话也很久听不到了。”(化用孟郊《游子吟》中的“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3)“最壮的是塞外点兵,吹角连营,夜深星阑时候,将军在挑灯看剑.... (化用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3.第二段改写成诗,合作朗读: 我爱皎洁的月华 如沸的繁星 同一支夜晚来挑着 照路的灯笼 提起灯笼 就会想起三家村的犬吠 村中老头呵狗的声音 提起灯笼 就会想起庞大的晃荡着的影子 夜行人咕咕噜噜的私语 提起灯笼 想起祖父雪白的胡须 同宏亮大方的谈吐 提起灯笼 想起坡野里跳跳的磷火 想起村边社戏台下 闹嚷嚷的观众、花生篮 冰糖葫芦台上的小丑、花脸 跪堂谱、《司马懿探山》 教师小结:吴伯箫认为美文是“诗与散文中间的桥”。他早期的文章善于神思飞接今古,挟着传统文赋的神韵,有着强化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意蕴。语言精美,诗意深沉。 (设计意图:初步感知语言,感受语言文字的古典美) 二、辨文章表达之恰当 活动二: 小组合作探究:再次浏览课文,看看本文怎样综合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段,边读边思,去辨析去体会。 预设: 1.记叙:爱灯笼—忆灯笼—做灯笼下的卒 (村中犬吠、看戏的景象;挑灯笼,伴祖父夜行;接纱灯,上灯学;村头挂红灯,慰藉孤行客;元宵张灯,跟着龙灯跑半夜;族姊远嫁,曾经的富贵破落;朱灯描红;联想献帝灯笼,联想到“挑灯看剑的名将”。) 2.议论: (1)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美好回忆) (2)那种熙熙然庭院的静穆,是一辈子思慕着的。(亲情温暖) (3)正自四面虚惊的时候, 忽然发现星天下红灯高照,总会以去村不远而默默高兴起来的吧。(乡情暖人心) (4)现在想,当时该并不是传统思想,或羡慕什么富贵荣华,而是根本就爱那种玩意…(文化的雅致) (5)但那时人的处境可悯,蜡泪就怕数不着长了。(感受历史朝代更替) 3.抒情: (1)虽然人已经是站在青春尾梢上的人,母亲的头发也全白了。(亲情温暖) (2)家来睡,不是还将一挂小灯悬在床头吗?梦都随了蜡火开花。(乡情民俗的美好回忆) (3)进士第的官衔灯该还有吧,垂珠联珑的朱门却早已褪色了。(记录家族兴衰历史) 教师小结:本文所述之事多而杂,可所有细小事件无不与“灯笼”相关。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使用,以叙为主,以议为辅,给读者以更多的形象感,点明段意和文意的抒情句、议论句虽然很少,恰如其分的烘托了气氛、凸显了主题、传情达意,创造了散文的艺术境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辨析多种表达方式的恰当使用,其依据就是情感。深化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征,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三、品文学情思之丰富 活动三: 找出你最感动的段落,有感情诵读,品味字里行间抒发的情感,感受作者的情思及变化过程?(重点品读3、4、5、11、12段) 预设:个人情感—家国情怀(飞跃提升、立意高远) 补充资料: 该文写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正值抗日战争时期。“九八”的炮火击破 无数文人的美好幻想, 这其中就

文档评论(0)

ydwangji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