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文化根植的经济基础第1页/共39页第2页/共39页(一)、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及其重心转移 第3页/共39页隋唐以前,农业生产首先在黄河中下游达到较高的水平。长安城第4页/共39页唐以后,中国农耕区的中心,逐渐从黄河流域向长江中下游和江南地区转移。苏杭/湖广熟,天下足,第5页/共39页东南财赋西北兵甲第6页/共39页(二)、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和融合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经济为主,其他地区以农耕经济为主。 第7页/共39页北方游牧民族体魄健壮,勇猛善战,依靠放牧为生,加之地理环境的恶劣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他们经常南下掠夺。 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之间的战争与争锋,客观上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互补和民族的融合 第8页/共39页 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和汉唐时期开辟通西域的“丝绸之路”,是中原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精妙结晶。 少数民族与汉民族文化互相融合,中国的饮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乃至政治制度,生产方式无一例外都是民族融合的产物,如唐代西域之制酒方法也传入内地。“葡萄酒,西域有之,芳香酷烈。 再如满族建立了疆域空前辽阔的大清帝国,统治中国近300年。满族人的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遍播海内,满族男人留发梳辫、穿马蹄袖袍、系腰带,于是大清帝国的各族人民都仿效满族男人的服饰,并留长辫子。满族妇女头顶盘髻、穿宽大直筒旗袍.,于是各族妇女都穿旗袍。今天,旗袍已经成为典型的东方妇女服饰,风靡全球。可以说袖袍,旗袍和长裤子就是民族融合的产物。 第9页/共39页第10页/共39页第11页/共39页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历经数千年的相互融合,互为补充,汇成气象恢弘的中华文化。 第12页/共39页三、农耕自然经济下的多元化经济成分中国是以农耕自然经济为主的,同时农耕经济包容着工商业等多种经济成分。包括手工业、水利、采矿、冶铁、纺织、造船、建筑、贸易等。 第13页/共39页四、内敛型的海洋贸易农耕经济为主体的中华文明是一种主张和平自守的内向型文化,缺乏开拓海洋事业的进取精神,因此,尽管我国东南面临的是辽阔浩瀚的海洋,但我们没有充分利用沿海的优势,发展向外扩展的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自古以来就不够发达。第14页/共39页当然,中国古代也有为数不多的海洋贸易。但在海外经济往来中,主要是一种赐贡的贸易形式,属内敛型的海洋贸易。比如明朝郑和七下西洋、船队满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中国特产,到外国后,都是把这些特产“赐”给当地的国王,同时接受该国的所谓“贡品”:比如象牙、香料、珊瑚、珠宝等特产,并不计较经济得失,属于一种“货换货,二头乐”的友好交往。其政治上互相往来的意义远比经济上的意义重大。 第15页/共39页内敛型的海洋贸易阻碍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第16页/共39页第二节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发展阶段和形态 (一)、殷商西周时期,土地国有的自然经济阶段殷商西周时期,属于土地国有的自然经济阶段 第17页/共39页(二)、东周之后土地私有化和个体生产形态的演进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实行变法和改革,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建立,土地私有化。第18页/共39页自东周以后至清代,基本上都是每个家庭内,男耕女织,以织助耕,或以工助耕、以商助耕的自给自足的家庭小农业,是典型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第19页/共39页 东周以后直到清代,封建的土地私有化和家庭个体生产经营制,在我国历史上一直延续了两千多年。 第20页/共39页(三)、商品经济的波浪式前进中国古代商品经济是为了补充农耕经济的不足和满足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需要,因而对农耕经济具有依附性,缺乏独立性,特别是中国历朝奉行的“重农抑商”政策,更加强了商品经济的依附性,因此商品经济的变迁呈现出波浪式前进的姿态。当农耕经济较为繁荣、政治较为清平之世,商品经济也随之繁荣;反之,当农耕经济走入低谷,政治腐败、发生战乱之际,商品经济的发展也受到破坏。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康乾盛世 第21页/共39页(四)、中国古代社会所得到的经济发展水平1.农业方面 第22页/共39页都江堰 第23页/共39页丝绸 茶叶 第24页/共39页2.手工业方面 第25页/共39页冶炼 造船 第26页/共39页3.货币经济方面 第27页/共39页第28页/共39页第三节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迂缓的原因 十六七世纪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第29页/共39页为什么明清时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倍受挫折?为什么当时中国没有跟随同时代的西方文明,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原因之一,社会经济既早熟又不成熟。原因之二,稳定与战乱,人口增长与生产发展的周期性失调。原因之三,上层建筑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箝制。 第30页/共39页第四节 中国传统经济的基本特点及其对文化发展的影响一、农耕经济的持续性与中国文化的延续性。上下五千年,农耕经济的持续性造就了中国文化的持续性,使其具有极大的

文档评论(0)

kuailelaifenxian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太仓市沙溪镇牛文库商务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20585MA1WRHUU8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