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产病害学寄生蠕虫病;三 、由绦虫引起的疾病; 3.生活史
绦虫有更换寄主,各类绦虫具有不同的发育型式。
第一中间寄主:通常为水生无脊椎动物,如剑水蚤、颤蚓等,亦有陆生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第二中间寄主:通常是脊椎动物,如鱼、爬行类、两栖类等。
终末寄主:吞食第二中间寄主发育为成虫。
(二)常见的绦虫病
1.鲤蠢病(CaryOPhyllaeuSiaSiS)
病原
鲤蠢(CaryOPhyllaeus spp)和许氏绦虫,属鲤蠢科。虫体不分节,只有1套生殖器官。中间寄主为颤蚓(原尾蚴),成虫寄生在鱼肠内。
流行情况
鲤蠢病、许氏绦虫病主要危害鲤鱼、鲫鱼,在我国全国各地养鱼水域均可发生此病,但大量寄生引起病鱼死亡。
症状
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病情严重时可引起肠壁发炎,肠道被堵塞,不吃食,肠被堵处可膨大成球状,病鱼贫血。
诊断方法
(1)将病鱼的肠道剪开,用肉眼看到有大量白色、细长、扁平、不分节的虫寄生,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2)鉴定病原的种类,则需进行切片、染色。;防治方法 (1)进行综合预防。(2)池塘用0.7ppm氯化铜杀死水蚯蚓,预防疾病的发生。(3)每l千克鱼内服甲苯咪唑50mg或丙硫咪唑40mg或吡喹酮48mg,连续3天。 ; 2.头槽绦虫病(Bothriocephalusiosis)
病原体
九江头糟绦虫(Bothriocephalus gowkongensis),为头槽科(Bothriocephalidae)。虫体带状,体长90~250mm。头节有1明显的顶盘和2个较深的吸沟。多个节片。
生活史:经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5个阶段,一条长150—200mm的虫体每·次可产卵1万个。
卵:椭圆形,淡褐色,有卵盖,卵随粪便一同落到水中,在水温28~30℃孵化成钩球蚴。
钩球蚴:圆形,后端有钩3对,虫体密布纤毛,为剑水蚤吞食感染。
原尾蚴:钩球蚴被中间寄主剑水蚤吞食后,穿过其消化道到达体腔,大约经5天发育为原尾蚴;原尾蚴体长形,尾端有1球形尾器,前端有4—5对穿刺腺。
裂头蚴:剑水蚤被草鱼鱼种吞食后,经过消化作用,剑水蚤破裂,原尾蚴即在肠内蠕动,脱下尾器,发育为裂头蚴,这时期的幼虫,没有节片,在夏天经11天,虫体长出节片,逐渐进入成虫。
成虫??在水温28~29℃时,裂头蚴在小草鱼肠内经过21~23天达到性成熟,初次产卵。
流行情况
全国流行。寄生于草鱼、青鱼、鲢、鳙、鲮的肠内,以草鱼鱼种受害最为严重。草鱼在每年育苗初期即开始感染,而且在短期内大部分能发展到严重阶段。;症状
病鱼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时可引起病鱼消瘦,不摄食,体色发黑,离群在水面,口常张开,严重贫血。解剖开鱼腹,可见鱼肠前段第一盘曲膨大成囊状,直径增大数倍,肠壁发炎,肠道被堵而死。
诊断方法
(1)剪开病鱼的肠道,当肉眼看到有大量白色、细长、扁平、分节的虫寄生,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2)鉴定种类则需进行切片、染色。
防治方法
(1)用50ppM生石灰或20ppM漂白粉进行池塘消毒,杀灭虫卵及中间寄主(剑水蚤)进行预防。
(2)治疗方法
①全池遍洒浓度为0.5ppm晶体敌百虫1一2次,杀灭幼虫及中间寄主。
②每1千克鱼每天投喂吡哇酮48mg或1:400别丁饲料连续投喂5天。;草鱼肠内九江头糟绦虫;九江头糟绦虫整体;九江头糟绦虫头节;3.舌型绦虫病(Ligulaosis)
病原
舌状绦虫(Ligula sp)和双线绦虫的裂头蚴,为舌状绦虫科。
虫体肉质肥厚,呈白色长带状,俗称“面条虫”。长度从数厘米到数米,多节片。每节节片有1套生殖器官。
生活史:终末寄主为鸥鸟。虫卵随寄主粪便排入水中,孵出钩球蚴,钩球蚴被水蚤吞食后,在其体内发育为原尾蚴,鱼吞食带有原尾蚴的水蚤后,原尾蚴穿过肠壁到体腔,发育为裂头蚴,病鱼被鸥鸟吞食,裂头蚴就在鸥鸟肠中发育为成虫。
流行情况
在全国分布。危害鲫、鲢、鳙、草、鲤、翘嘴红鳍鲌、大银鱼、太湖短吻银鱼、裂腹鱼亚科、鳅科、鮈亚科、雅罗鱼亚科等多种淡水鱼的鱼种及食用鱼。 ;症状
疾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严重时,病鱼腹部膨大,失去平衡,不吃食,侧游上浮或腹部朝上。剖开病鱼腹腔,可见体腔中充满大量白色带状虫体;内脏受到挤压及损伤,并严重萎缩,失去生殖能力。病鱼极度消瘦,肋骨突出,严重贫血,造成死亡。有时裂头蚴可钻破鱼的腹壁,更加速死亡。
诊断方法
(1)剖开鱼腹,看到腹腔内有大量白色肥厚带状虫体寄生,即可作出初步诊断。
(2)鉴定种类须进行染色,显微镜观察。
;防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