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小麦黑穗(粉)病.docVIP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案-小麦黑穗(粉)病.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麦黑穗(粉)病 Wheat Smuts 小麦黑穗(粉)病包括散黑穗病、腥黑穗病和秆黑粉病,是小麦上的重要病害。 小麦散黑穗病俗称黑疸、灰包、火烟包、乌麦等,是病理学上的一个典型性病害,普遍发生于各国产麦区。一般发病比较轻,在1%~5%之间,个别发生较重的地区,如在南亚和拉丁美州,发病率在10%以上。 小麦腥黑穗病在世界各国麦区均有发生。我国主要是光腥黑穗和网腥黑穗。其中光腥黑穗病主要分布在华北和西北各省,网腥黑穗病主要分布在东北、华中和西南各省,矮腥黑穗病和印度腥黑穗病在我国尚未发生,是重要的进境植物检疫对象。解放前和解放初期,腥黑穗病是全国各产麦区的主要病害,一般减产达10%~20%。解放后,大力开展防治工作,20世纪60年代后大部分地区已基本消灭此病危害。但近年来一些省的局部地区,病情有所回升。此病不仅使小麦减产,而且还降低面粉品质。病菌孢子因含有毒物质三甲胺,使面粉不能食用。如将混有大量菌瘿和孢子的麦粒作饲料,会引起家禽和牲畜中毒。 小麦秆黑粉病又称“铁条麦”,过去在我国曾普遍发生于黄淮海冬麦区,以河南、山东等省发生较重。解放后经大力防治,已基本上控制了该病的危害。但20世纪70年代后,在一些地区又有所回升。 症状 小麦散黑穗病:系统性侵染病害,病株在抽穗前症状不明显,一般病株较矮而直立,抽穗早。起初,穗外面包一层灰色薄膜,里面充满黑粉。抽穗后不久,薄膜破裂,黑粉飞散,剩下穗轴。一般病株比健株提早几天抽穗。 表2-2 小麦黑穗(粉)病症状特点比较 病害名称 散黑穗病 腥黑穗病 秆黑粉病 危害部位 整穗 籽粒 茎杆、叶片、穗 株型 正常或稍矮 正常或稍高,但矮腥黑穗病植株明显矮化,分蘖增多 植株矮化,常扭曲,枯死 茎秆 正常 正常 产生条纹状黑褐色冬孢子堆 叶片 正常 正常 产生条纹状黑褐色冬孢子堆,易扭曲、干枯 穗部 整穗或多数小穗变为黑粉 穗形正常,颖壳外张 多不抽穗,或穗小畸形 籽粒 无籽粒 籽粒变为菌瘿 粒少粒秕 小麦腥黑穗病:主要在穗部表现症状。病株一般较健株稍矮,分蘖增多,矮化程度及分蘖情况依品种而异。病穗短直,颜色较健穗深,初为灰绿色,后变灰黄色,病粒较健粒短而胖,因而颖片略开裂,露出部分的病粒(称菌瘿),初为暗绿色,后变灰黑色,如用手指微压,则易破裂,内有黑色粉末(即病菌的冬孢子)。菌瘿因含有挥发性三甲胺,有鱼腥气味,所以称“腥黑穗病”。 小麦秆黑粉病:主要危害麦秆、叶和叶鞘,拨节期以后症状最明显。主要症状为:病斑初淡灰色条纹,逐渐隆起,转深灰色,最后寄主表皮破裂,露出黑粉(冬孢子)。病株显著矮小,分蘖增多,病叶卷曲,病穗很难抽出,多不结实,甚至全株枯死。 病原 小麦散黑穗病菌:有性态为散黑粉菌Ustilago nuda(Jons)Rostr,属于担子菌亚门黑粉菌属。麦穗上黑粉为冬孢子,冬孢子略呈球形或近球形,浅黄色至茶褐色,半边颜色较淡,表面生有微细突起,直径为5~9μm。冬孢子萌发后产生先菌丝,先菌丝四个细胞可分别长出单核分枝菌丝,但不产生担孢子。 小麦腥黑穗病菌:病原主要有2种,即网腥黑粉菌Tilletia caries (DC) Tul、光腥黑粉菌Tilletia foetida (Wajjr) Liro。网腥黑粉菌的冬孢子多为球形或近球形,褐色至深褐色,孢子表面有网纹。光腥黑粉菌的冬孢子圆形,卵圆形和椭圆形,淡褐色至青褐色,孢子表面光滑,无网纹。 小麦光、网腥黑粉病菌冬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为5~29℃,最适温度16~20℃。光照有利于孢子萌发。冬孢子能在水中萌发,但在含有某些营养物质,如在0.5%硝酸钾溶液中更易萌发。据山东研究,冬孢子经牲畜消化道并不死亡,而猪、马、牛粪的浸出液能促进冬孢子萌发。腥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时,先产生不分隔的管状担子,其顶端产生成束的长柱形担孢子,通常4~12个,单核。不同性别( + 或 - )的担孢子在担子上常结合成“H”形,然后萌发为较细的双核侵染丝。有时从侵染丝上再产生肾脏形次生担孢子。 小麦腥黑粉菌有生理分化现象。病菌经常通过不同性别的担孢子间的结合而产生新的生理小种。我国已知网腥黑粉菌有4个生理小种,光腥黑粉菌有6个生理小种。 小麦网腥黑粉菌和光腥黑粉菌的寄主有小麦、黑麦和多种禾草。 小麦秆黑粉病菌:病菌以1~4个冬孢子为核心,外围以若干不孕细胞组成孢子团。孢子团圆形或长椭圆形,大小为18~35m×35~40m。冬孢子单胞,球形,深褐色。冬孢子萌发产生圆柱状先菌丝,经由不孕细胞伸出孢子团外。先菌丝无色透明,长约30~110m, 顶端轮生出担孢子3~4个。担孢子长棒状,顶端尖削,微弯,长25~27m。冬孢子完

文档评论(0)

子不语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平安喜乐网络服务,专业制作各类课件,总结,范文等文档,在能力范围内尽量做到有求必应,感谢

认证主体菏泽喜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未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1726MA7HJ4DL4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