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_T 66-2016CN 地震编目规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619 ICS 91.120.25 P 15 备案号:56976—2017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地 震 行 业 标 准 DB/T 66—2016 地 震 编 目 规 范 Specification for earthquake cataloguing 2016-12-29发布 2017-05-01 实施 中 国 地 震 局 发 布 1621 DB/T 66 —2016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SAC/TC 225) 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东省地震局、四川省地震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云南省地震局、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地震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康英、黄文辉、沈玉松、苏金蓉、马晓静、代光辉、吕金水、赵永、邹立晔、 杨选、苏柱金、吴叔坤、谢剑波、刘军、杨晶琼、上官文明。 1622 DB/T 66 —2016 引 言 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是地震观测系统重要的产出,是地震学、地球物理学和地震预测研究的 基础资料,其完整性、及时性与准确性直接影响地震预测和地震学基础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我国已建立了上千个地震台站,实现了全国数据实时共享,地震目录及地震观测报告的编报内容、 上报时间、上报模式、汇交模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基于地震编目工作的变化和我国地震观测系统现状, 根据国家防震减灾的需要,为规范我国地震目录及地震观测报告的产出,制定本标准。 1623 DB/T 66—2016 地震编目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地震编目的内容、工作流程和技术要求及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的产出格式。 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地震台网和省级地震台网的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的编制。用于特定目的的 专用地震监测台网可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7740 地震震级的规定 DB/T2—2003 地震波形数据交换格式 DB/T 58—2014地震名称确定规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地震基本参数 earthquake basic parameter 表征地震时间、空间、强度的几个物理量,包括发震时刻、震中经纬度、震源深度和震级等参数。 3.2 地震目录 earthquake catalogue 按时间顺序,将地震记录分析的主要参数进行收录,编辑而成的目录资料。地震目录包含基本地 震目录和扩展地震目录。 3.3 基本地震目录 basic earthquake catalogue 以地震基本参数为主编辑而成的地震目录。 3.4 扩展地震目录 extended earthquake catalogue 以地震基本参数、定位质量参数、震级参数、中小地震的震源参数、断层面解参数及矩张量解参 数等编辑而成的地震目录。 1624 DB/T 66 —2016 3.5 地震观测报告 seismological observation report 按地震目录次序,逐条列出每个地震事件的扩展地震目录和震相观测数据的文件。 3.6 地震编目 earthquake cataloguing 对地震观测资料进行解释、分析、处理并产出地震目录和地震观测报告的过程。 3.7 震源参数 source parameter 根据地震波记录获得的表示地震震源特征的物理参数,主要包括应力降、震源尺度、地震矩和震 源半径等参数。 3.8 定位精度 earthquake location accuracy 在一定置信度下描述定位结果的误差估计。 3.9 最大空隙角 max azimuthal gap 两相邻台站分别与震中位置连线所形成的最大夹角。 3.10 最大次空隙角 secondary azimuthal gap 两个台站之间有且仅有一个其他台站时,两个台站分别与震中位置连线所形成的最大夹角。 3.11 台站分布方位均匀度 uniformity of the distribution of stations 描述台站分布方位均匀度的参数,定义为台站实际分布方位与最佳分布方位之间的平均绝对偏差。 3.12 信噪比 signal-to-noise ratio,SNR 信噪比是地震波形记录中地震信号与噪声的强度之比,可用于描述地震记录的质量。 4 地震编目内容 4.1 基本地震目录内容 4.1.1 发震时刻 发震时刻应采用多台测定值并应给出发震时刻的误差。发震时刻以北京时间小时、分钟、秒表示, 格式为HH:MM:SS.S。 4.1.2 震中经纬度 震中经纬度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