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 漫长的学习生涯中,相信大家一定都接触过知识点吧!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 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还在苦恼没有知识点总结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 理的《记承天寺夜游》知识点梳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词语。 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户:这里指门窗。欣然:愉快地)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考虑、想到。遂:于是。至:到。寻: 寻找) 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于:在。中庭:院 里) 4、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 :只是)闲人:清闲的人。如 :像。耳 :罢了。) 二、句子翻译。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译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 天寺寻找张怀民。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洪应明》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译:张怀民也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译:庭院地面犹如一池空灵澄 澈的积水,水中藻、荇交织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译:哪个今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翠竹和青柏呢? 5、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译:只是很少有闲人能像我们二人这样罢了。 三、课文理解。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幅月夜图,作者没有直接 写月,却处处在写月,这样写妙在何处?(这里运用比喻的手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色, 写出月光的清澈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月影,写出竹柏之影参差交错。作者以高度凝 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 ,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充满诗情画意。) 2、全问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 ,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 民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 ,并以其中一句为例 ,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1)句子: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 :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2)句子:怀民亦未寝。理由 :心境、欣赏趣味相同。 (3)句子:相与步于中庭。理由 :关系密切。 (4)句子: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理由 :知趣相投 ,命运相同。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 下面的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为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作者称 自己为“闲人”是因为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仕途失意的他落寞, 当然也是他自我排遣的旷达胸襟的体现。这体现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贬谪的悲凉, 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和自我排遣的旷达。)[“闲人”是全文的点睛之 笔。] 4、如何理解文中的“闲人”(“闲人”的含义)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闲”?(“闲人” 即清闲的人,这里并非指闲极无聊,无所事事的人,而是包含着复杂的意味。首先 ,“闲 人”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其次 ,“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有关语句: 入夜即“解衣欲睡”,“闲”;见 “月色入户”,便 “欣然起行”,“闲”;与张怀民 “步 于中庭”,连 “竹柏影”都看得那么仔细清楚 ,两人都很 “闲”。)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 ,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 持有不同意见 ,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实际如同流放 ,《记承天寺夜游》即写于此时。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