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种植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艾种植生产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艾种植技术规程 Planting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emisia argyi (征求意见稿 ) 20XX-XX-XX 发布 20XX-XX-XX 实施 T/ CAB XXXX — 20XX 目 录 前 言 21 引 言 32 1. 范围 44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4 3. 术语和定义 55 4. 种植技术 55 参考文献 109 1 T/ CAB XXXX — 20XX 引 言 我国药典所指的艾叶原植物是菊科蒿属的艾 (Artemisia argyi) 的 干燥叶子。人们现实生产和生活中常说的艾叶, 是菊科蒿属多种植物 的统称。人们常把艾俗称为艾草。早在 2000 多年前,艾就已成为中 国重要的民生植物,对人类健康具有巨大贡献。 艾全草入药, 因其理气、驱寒、温经、止血、安胎、消炎、平喘 等功效, 在呼吸道、消化道、妇科、外科、肿瘤、前列腺等疾病治疗 方面具显著效果,尤以艾灸为突出。艾灸源远流长,起源于西周之前, 据《皇帝内经》、《扁鹊心书》等记载, 长期以来, 被古代医家广泛 应用。现代研究发现, 艾草中含有挥发油、黄酮、多糖、胆碱、菊甙 等有效成分,其多糖含量也较高, 且富含维生素 A、B、C 等营养成 分。由于艾在药用、食用、家纺、日化、医药等领域的应用已超过千 种,其市场需求及发展潜力巨大。 通过艾种植标准化,提供优质原料成为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除 了要求产量高及质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艾叶药材还需要在种植过程 中避免污染,如有害气体、化学物质以及重金属等。为了规范市场、 保护优质产品及促进产销循环健康进行,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辐射 技术研究所联合产、学、研、用等相关单位, 针对艾种植过程中管理 粗放、缺乏规范化栽培技术等问题开展了艾栽培技术研究, 规范了艾 种植技术。。因此, 本标准的出台和实施对于艾产业进一步规范化、 高效化和升级换代具有重要意义。 1 T/ CAB XXXX — 20XX 艾种植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文件旨在规定适用于长江以北北方地区艾种植,包括选地、 整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晾晒去杂、储藏 等技术。 本标准文件的艾指菊科蒿属的艾(Artemisia argyi) , 也适用于其 他艾替代植物如: 北艾、蕲艾等。 本文件标准适用于规模化坡地种植。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 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 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 少的条款。其中, 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 文件; 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 适用 于本文件。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GB 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 T/ CAB XXXX — 20XX 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 通则 NY/T393 绿色食品 农药施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艾(Artemisia argyi) , 菊科蒿属植物, 别名: 萧茅、冰台、遏草、 香艾、蕲艾、艾萧、艾蒿、艾蒿、蓬藁、艾﹑灸草﹑医草﹑黄草﹑艾 绒 等。多年生草本或略成半灌木状, 植株有浓烈香气。多以叶片入药 或者制绒施灸, 也可以用于提取天然活性产物如黄酮类异泽兰黄素、 酚酸类绿原酸类成分入药。 艾生长条件低海拔或中海拔地区, 常见荒地、路旁和山坡, 最 适生长温度为 15-25 度,繁盛期的生长温度为 24-30 度。 4. 种植技术 4.1 播前准备 4.1.1 选地 艾适生性强, 喜阳光、耐干旱、较耐寒。一般选择岗地、山地坡 度为 15 度以内, 超过 20 度的不宜使用。宜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 (15-25cm)、土壤通透性好、有机质丰富(有机质 2.5%以上)的中 性(pH 值在 6.0-7.0 之间)土壤, 肥沃、松润、排水良好的砂壤及黏 壤土生长良好。 南坡向为佳。 1 T/ CAB XXXX — 20XX 种植地块周边空气应洁净无扬尘, 附近无居民生活污水和工业水 污染,土壤环境质量应符合 GB 15618 的相关要求,空气质量应符合 GB 3059 的相关要求。 4.1.2 整地 4.2.1 宜秋季深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