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井降水计算(潜水非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1-管井降水计算 (潜水非完整井) 一、场地岩土工程状况 本工程位于包头市友情大街以南,劳动路以东,万青路以西,在地貌上属于 大青山山前冲洪积地貌。本场地地层构造和岩性如下: 第①层杂填土,以粉土为主,混少量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呈稍湿、松散状态。该层厚度在 0.3~3.2m 之间,层底标高在 1052.62~1057.02m 之间。 第②层粉砂,黄褐色,颗粒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石,均粒构造,自然状态下呈稍湿,稍密状态。该层厚度在 0.3~4.2m 之间,层底标高在 1052.02~ 1054.06m 之间。 第③层粗砂,黄褐色,颗粒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石,颗粒级配较好, 混少量砾,局局部布有粉质粘士薄夹层。自然状态下呈稍湿~饱和,中密状 态。该层厚度在 3.4~6.6m 之间,渗透系数为 K=1.66×10-2cm/s。 第③1 层细砂,黄褐色,颗粒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质,均粒构造,自然状态下呈稍湿~饱和,中密状态。该层以夹层或透镜体形式存在于第 3 层粗砂层中,该层厚度在 0.4~2.2m 之间,层底标高在 1047.91~1050.61m 之间, 渗透系数为 K=5.64×10-3cm/s。 第④层粉砂,黄绿色,颗粒矿物成分为长石、石英质,均粒构造,局局部布有粉土、粉质粘土薄夹层。自然状态下呈饱和,中密状态。该层厚度在4.3~9.4m 之间,层底标高 1039.21~1041.58m 之间,渗透系数为 K=2.24× 10-3cm/s。 第⑤层粉质粘土,灰黑色,含云母,有光泽,略带腥臭味,含有机质, 有机质含量为 1.3~6.1%,无摇振反响,切口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自然状态下呈可塑~软塑状态。该层中分布有粉砂、细砂及粉土薄夹层,局部含有薄层钙质胶结层。该层厚度在 31.2~33.4m 之间,层底标高在 1006.57~ 1009.65m 之间,渗透系数为 K=3.89×10-6cm/s。 地下水埋藏于自然地表下 5.2~6.5m,标高在 1049.64~1050.73m 之间, 属潜水。由于接近场地正在进展降水施工,水位受其影响,现场水位偏低, 依据该区域的水文地质资料,该地下水年幅度变化在 1.0~1.5 米之间。 2 二、降水方案的选择 本工程地质条件主要为粉土、砂土。现场基坑深度为 7.0m,依据该场地四周地区的已有降水阅历,拟承受管井井点降水方案降低地下水位,即在基坑四周及坑内布设肯定数量的管井, 由管井统一将地下水抽出,到达阻截基坑外围地下水流入基坑的目的,从而满足根底施工对降水的要求。 三、降水模型选择及设计计算 1、降水模型的选择 假定:由于第五层粉质粘土的渗透系数远小于其它土层的渗透系数,近似 将第五层视为不透水层。 含水层厚度:H=第 3 层土层厚度+第四层土层厚度=16m, 管井深度:依据 JGJ/T111-98《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标准》,井点管深度为:HW=HW1+HW2+HW3+HW4+HW5+HW6 式中:HW—降水井深度 HW1—基坑深度,取 7m HW2—降水水位距离基坑底要求的深度,取 1m HW3—水力坡度作用基坑中心所需增加的深度。由于基坑等效半径 r=65m,依据降水井分布四周的水力坡度 i 为 1/10~1/15,如降水井需影响到基坑中心,所需的降水管井深度 HW3=r*i=6.5~4.3,取HW3=5.0m,原理如以下图: 3 r-基坑等效半径 R-降水影响半径 S-降水深度 H-水层厚度HW4—降水期间地下水位幅度变化。依据地质资料, HW2 取 1.5m HW5—降水井过滤器的工作长度,取 4.0m HW6—沉砂管长度,取 1.5m 代入上式:HW=20m<H+地下水位标高=16+6.5=22.5m 降水模型依据潜水非完整井进展设计计算 降水模型依据潜水非完整井进展设计计算 2、降水设计计算 降水管井承受直径 400mm 的无砂混凝土管,布置在基坑上口 1.5m 处。 基坑等效半径 r02=A/3.14,基坑底面积为 A=13323 ㎡,r=57.7m,综合考虑 r=65m 加权平均渗透系数 k= ∑ kh/ ∑ h= 〔 6.6*16.6+2.24*(20-6.5-6.6) 〕 /(20-6.5) =9.2610-3cm/s=8m/d kH降水影响半径 kH 10-3cm/s R ? 2S =63.35m,取 R=63m 其中 S=7+1-5.2=2.8m 总涌水量  H 2 ? h2  H ? h Q ? 1.366k R h ? l m h =5987.1m3/d (h ? ) lg(1? ) ? m lg(1? 0.2 m ) m 2 r l r 0

文档评论(0)

177****78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