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第二单元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的文化
一、设计思路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通过了解世界各主要区域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识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对人类文化发展所作出的贡献。
根据课标要求及教材编排,教学过程围绕下列内容展开:
本课主要包括了古代西亚文化、古代埃及文化、阿拉伯文化三个子目的内容。三个子目按照地域和时序排列,古代西亚文化和古代埃及文化是人类文化史上较早的两个文化,文字、文学、艺术等文化成果都非常具有开创性;阿拉伯文化继承了古代西亚文化和古代埃及文化的遗产,并将它们发扬光大,成为中古时期东西方文化融合与发展的典范。
本课为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的第一课,施教对象高二学生,有一定的历史学习基础。基于此在教学设计中更加注重知识的结构化以及各种类型的史料的处理和解读。在设计时既注重对知识结构的搭建,又关注方法的指导与素养的培育。
二、教学目标
运用历史地图、朝代更迭表概述西亚、非洲文明的时空分布情况,了解西亚、非洲地区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让学生知道不同历史现象背后有不同的时空条件,培育时空观念和家国情怀素养。
能够概括两河文明、埃及文明和阿拉伯文明的特点,并能够从地理环境、政治、宗教等多角度分析这些文明特殊性形成的原因;通过对西亚、非洲文化演变的梳理,理解古代西亚文化和古代埃及文化的开创性和阿拉伯文化承前启后、东传西达的作用,强化唯物史观、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能够运用有关史料,分析《吉尔吉美什》史诗、《汉谟拉比法典》、埃及神庙建筑等历史资料所反映的人生观和文明特质,加强史料实证能力和历史解释能力。
通过对西亚、非洲文明多样性的学习,增进对世界文化多元传统的了解,认识到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人民共同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涵养家国情怀。
三、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古代西亚、埃及、阿拉伯的文化,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2.难点:认识古代西亚、埃及、阿拉伯的文化的特点及其对人类文化的贡献,理解阿拉伯帝国是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四、教学活动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周杰伦演唱的歌曲《爱在西元前》,投影展示歌词。
教师活动:展示并引导学生阅读歌词相关内容,找出与西亚及其文化密切相关的词语,请同学谈谈对其中部分词语的理解。
【设计意图】 通过音乐等影音素材,让学生直观感受本课标题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引发兴趣,切入主题。
讲授新课
1. 导入学习任务一:文明的发源地——古代西亚文化
(1)古代西亚文化的成就
古代西亚、埃及、阿拉伯地区文化成果表
文化类型
地区
古代西亚
古代埃及
阿拉伯地区
文 字
楔形文字
文 学
《吉尔伽美什》
建 筑、
艺 术
王宫雕刻人首飞牛、泥偶雕像、壁画、版画
法 律
《汉谟拉比法典》
宗 教
信奉神灵,宣扬君权神授
科 技
60进制
教师活动:出示上面古代西亚、埃及、阿拉伯地区文化成果表,引导学生结合课本内容,自主梳理古代西亚地区的文化成就。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自主梳理,完成相关表格。
教师活动:展示纲要下册第3页《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及材料1,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古代西亚文明形成的重要影响。
材料1 两河流域是指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经的区域,古希腊人称为“美索不达米亚”,大体相当于今日伊拉克的范围,是古代西亚早期文明的中心。……两河流域南北两部分自然条件差别很大,北部多山,降水比较充沛,南部则是肥沃的冲积平原,虽气候干旱,但每年的泛滥可使土地得到灌溉,为农耕提供了便利条件。迄今所知,人类最早的文明就出现在苏美尔地区。
——王斯德《大学世界史》
学生活动:读图及相关史料,理解地理环境对文明形成的重要影响。
(2)古代西亚文化成就探究
材料2 苏美尔人是两河流域古文明的奠基者。他们是在公元前4500年左右才定居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苏美尔人用削尖了的芦管做笔,把这种文字刻在泥砖的坯块上,在日光下或火炉上焙干,能保存得很久,因为这种文字是刻在泥板上的,落笔处比较粗重,收笔处比较纤细,呈尖劈形,所以被称为楔形文字。
——郭圣铭《世界文明史纲要》
教师活动:展示材料2,及教材图片《楔形文字的变化》、《用楔形文字书写的信件》,引导学生探究楔形文字在书写方式、书写材料和书写工具方面的特点,结合选择性必修2教材57页思考这种书写材料被采用的原因。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探究得出:两河流域木材稀少,但却有得天独厚的两河冲积平原的泥土。
教师活动:在学生探究基础上,进行引导总结:越是文明发展的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