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教学:第七单元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选择题同步专练(统编版).docx

高中教学:第七单元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年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册选择题同步专练(统编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5课 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有俄罗斯学者把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 ) A. 着力推翻沙皇专制 B.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C.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D. 推进俄国民主进程 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1921年,决定由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征集制;1927年,苏联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把分散的农民组织到集体农庄里。这些政策都 A. 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体现国家高度重视农业生产 C. 在一定时期发挥过积极作用 D. 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1871年的巴黎公社和1917年的十月革命前后只差40多年,然而两事件一成一败,造成此差异的主观原因主要是(  ) A. 革命前的俄国对外战争的失利,从而使其国内矛盾更为尖锐 B. 巴黎公社没有前人的经验可以借鉴,十月革命有经验可以借鉴 C. 十月革命前结成了巩固的工农联盟 D. 十月革命有成熟的无产阶级的领导 1928年1月,斯大林发出指令,完成粮食收购任务要“打击收购者和富农”,“逮捕投机者、富农和破坏市场及政策的人”,并直接把“投机者和富农”宣布为“苏维埃政权的敌人”,以震慑中农。促使斯大林发出这一指令的主要原因是(? ?) A. 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 B. 农业集体化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 战时共产主义思想基础仍然存在 D.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激化了社会矛盾 下图是1913-1937年苏联(俄)工业产值增长示意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1913-1920年工业产值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 B. 1920-1925年工业产值的增长得益于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1925-1932年工业产值的增长源于斯大林体制的最终确立 D. 1932-1937年工业产值高速增长在于赫鲁晓夫的改革 苏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这一论断( ) A. 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 B. 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要求 C.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D. 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长期发展 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 ) A. 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 B. 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C. 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 D. 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 列宁提出:“让小工业在一定程度上发展起来吧,让国家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吧,这对于苏维埃政权并不可怕;苏维埃政权应该正视现实,直言不讳,但它必须对此加以控制,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最大的退却。”这一退却(? ? ) A. 源于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B. 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 C. 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探索 D. 为苏联模式奠定了基础 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决议中指出,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这种国家收购粮食和饲料的方法。根据这项决议,苏俄实行() A. 战时共产主义 B. 新经济政策 C. “苏联模式” D. 赫鲁晓夫改革 苏俄(联)时期一项政策的推行使小规模的私人贸易和制造合法化,它偏重于农业和消费品的生产,置重工业发展于次要地位。该政策对苏俄(联)的影响是() A. 动摇了公有制经济统治地位 B. 奠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 C. 冲破了苏联模式的束缚 D. 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1930年间,一段时间内注册的私人工业企业数量增加了1倍,国有经济成分在大工业中占优势,而小工业中私人资本占大多数。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A. 十月革命的胜利 B.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C. 市场体制的建立 D. 工业化运动的开展 列宁说,“向共产主义过渡,需要……依靠个人兴趣、依靠个人利益、依靠经济核算,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一思想表明() A. 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B. 遵循生产力水平,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进行调整 C. 实施新经济政策,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D. 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关系建设社会主义 苏共某领导人曾指出: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而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新经济政策中与之相关的举措是() A. 以固定的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 B. 苏共推行全面的工业国有化措施 C. 废除实物分配制,允许自由贸易 D. 开始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 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