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
新疆四史知识要点初中版)1 题
1.据考古学考证,新疆地区有人类活动的迹象距今 1 万年以前,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
2.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在乌垒城(今轮台县策大雅南)设置了西域都护府,正式将
西域纳入版图。
3、秦汉之际,生活在天山北部的主要是塞人、羌人、大月氏、乌孙人。
4.公元前 138 年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
5.公元前 121 年,霍去病打败匈奴之后,西汉政府在河西走廊设置的河西四郡是武威、
张掖、酒泉、敦煌。
6.汉朝将解忧公主、细君公主两位公主远嫁乌孙,以加强联系。
7.西汉的首位西域都护是郑吉。
8.东汉初年,政府在西域伊吾设置了宜禾校尉管理西域。
9.为恢复东汉对西域的统治 ,班超贡献最大。
10。曹魏时期,在西域设置了戊已校尉机构。
11. 公元 6 世纪左右 ,当时西域唯一的汉人政权是高昌麴氏王朝。
我尽一杯,与君发三愿:一愿世清平,二愿身强健,三愿临老头,数与君相见。——《白居易》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洪应明》
12.六世纪兴起的突厥汗国公元 583 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3。唐代,西域诸国尊称
唐太宗为天可汗。
14 ,640 年唐朝在西域设置管理西域的机构是安西都护府,在现今的吉木萨尔县。
15. 唐代的安西四镇是龟兹、于阗、疏勒、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玛克)四镇。
16. 唐代先后下嫁回鹘可汗的三位公主是宁国公主、咸安公主、太和诸公主。
17.702 年武则天在为加强对北天山的管辖,设立了北庭都护府机构。
18。唐朝的十部乐中,三部西域乐是疏勒乐、龟兹乐、高昌乐。
19. 公元 751 年唐朝和阿拉伯之间发生的战争是怛逻斯之战。
20. 公元 1131 年契丹贵族耶律大石占据巴拉沙衮建立西辽政权。
21.公元 1690 年康熙皇帝在乌兰布通击败噶尔丹。
22.清朝在 1762 年设立 “伊犁将军”管理新疆的军政事务。
23.清朝从东北集体调防新疆的少数民族是锡伯族和达斡尔族。
24.带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的英雄是渥巴锡。
25.公元 1847 年 “七和卓之乱”由中亚浩罕国操纵。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顾炎武》
26. 1884 年 11 月新疆建省。
27.新疆首任巡抚是刘锦棠。
28.分别通电起义,宣布新疆和平解放的日期和军政领导是 1949 年 9 月 25、26 日,
有陶峙岳和包尔汉。
29、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包括哪些内容?
民族是一个历史的范畴,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有民族存在就有民族问题存在,
民族问题是社会总问题的一部分;各民族之间无优劣之分,一律平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加
强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等基本观点。
30、新疆有多少个跨国民族?
9 个,即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
俄罗斯族、塔塔尔族。
31、什么是民族问题?
民族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民族之间的关系或矛盾问题。
32、民族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各方面 ,
并贯穿于民族存在和发展的全过程。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旧唐书·魏征列传》
33、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根本道路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4、中国共产党民族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