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颅内血肿及其术后护理第1页/共21页
颅内血肿的护理第2页/共21页
YOUR SITE HERE主要内容颅内血肿的分类硬膜外、硬膜下血肿的区别 颅内血肿的处理原则 颅内血肿的术后护理术术术 颅内血肿的术后并发症第3页/共21页
分类按血肿所在部位: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内血肿按出现颅高压时间急性型亚急性型慢性型YOUR SITE HERE第4页/共21页
硬膜? 硬膜是在颅骨和脑组织之间的一层坚韧的薄层膜状结构,是用来保护我们的脑组织的屏障。YOUR SITE HERE第5页/共21页
两个间隙: 硬膜和颅骨之间的“硬膜外”。 硬膜和脑组织之间的“硬膜下”。 在这两个间隙出血造成的血肿,也就被称为硬膜 外血肿与硬膜下血肿。YOUR SITE HERE第6页/共21页
血肿部位血肿病理血肿影像临床表现YOUR SITE HERE硬膜外血肿PK硬膜下血肿第7页/共21页
硬膜外血肿血肿在头脑损伤部位颅骨与硬膜之间 *头脑在外损伤* 因硬脑膜与颅骨紧密粘连故血范围局限患者外伤史明确,外伤后有短暂昏迷,有明显的中间清醒期。颅高压及脑疝表现: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瞳孔变化CT→颅骨内板下双凸型高密度区,边界锐利,血肿范围未超过颅缝。YOUR SITE HERE第8页/共21页
硬膜下血肿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蛛网膜无张力,与硬脑膜结合不紧密,故血肿范围广泛。CT→颅板下方新月形高密度影or覆盖整个大脑。YOUR SITE HERE第9页/共21页
CT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第10页/共21页
处理原则手术治疗:一经确诊应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并彻底止血。非手术治疗:病人若无意识障碍和颅内压增高症状,可在严密观察病情之下采用脱水等非手术治疗。YOUR SITE HERE第11页/共21页
术后并发症感染脑疝再出血压疮颅内积气低颅压脑脊液漏YOUR SITE HERE第12页/共21页
术后护理卧位病情观察引流管护理营养皮肤护理功能锻炼心理护理YOUR SITE HERE第13页/共21页
术后护理1、卧位:患者回病房后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6h后抬高床头15°~30°,要保持头部敷料干燥,防止伤口感染。YOUR SITE HERE第14页/共21页
术后护理2、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瞳孔、神经系统病症等变化,及时发现颅内压增高迹象。一旦发现,积极降颅压。观察病情变化判断颅内血肿清除效果及有无复发。YOUR SITE HERE第15页/共21页
术后护理3、引流管护理:引流袋应低于创腔30cm,保持引流管通畅,注意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术后不使用强力脱水剂,以免颅内压过低。术后3日左右行CT检查,证实血肿消失后拔管。YOUR SITE HERE第16页/共21页
术后护理4、营养:给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饮食,如瘦肉、墨鱼汤、鸡蛋等。昏迷、吞咽困难者给鼻饲。YOUR SITE HERE第17页/共21页
术后护理5、皮肤护理:昏迷、卧床患者不能自动翻身,因此要做好患者的皮肤护理,睡气垫床,保持床单的平整、清洁、干燥,每1~2h翻身1次。YOUR SITE HERE第18页/共21页
术后护理6、功能锻炼:术后有肢体偏瘫或活动障碍者,要保持肢体于功能位置,急性期过后要尽早给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YOUR SITE HERE第19页/共21页
术后护理7、心理护理 由于对疾病知识及其治疗缺乏正确认识,不能有效配合和积极参与治疗护理活动,导致恐惧、焦虑。 医护人员与病人以及家属一起讨论病情发展过程,进行健康教育,有针对的交流,消除患者恐惧心理。YOUR SITE HERE第20页/共21页
感谢您的欣赏第21页/共21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