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式延伸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能力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docx

家庭式延伸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能力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家庭式延伸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自护能力及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 ? Summary:目的:探究家庭式延伸护理干预在慢性心衰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将近一年本医院收治的慢性心衰病例,选取94例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其中研究组采用家庭式延伸护理,参照组行基础护理。结果:两组病患入组前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而经过两种不同模式的护理后,研究组的病患ESCA自护能力评分(114.62±5.44)以及病患自我效能感各项数据指标较参照组(93.23±5.77)都更高。结论:家庭式延伸护理在慢性心衰患者的护理中能够有效提升病患的自护能力以及自我效能感,方法有效,可以推广。 Keys:家庭式延伸护理;慢性心衰;自护能力;自我效能感 心衰即为心力衰竭,不同的心脏疾病,包括冠心病、瓣膜性疾病、代谢性累及的心脏病等,最终的发展阶段便是心力衰竭[1]。心衰是心脏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受到限制,导致心脏射血的功能或者主动吸纳血进心室的功能出现明显的降低,病人会导致左心衰或者右心衰[2]。除了药物治疗外,日常护理也至关重要,心力衰竭为进行性发展的疾病,需要做好日常护理预防反复发作。基于以上情况,我科室开展了关于家庭式延伸护理在慢性心衰病患中的临床护理研究,以下为本次探究的详细分析与报告: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将近一年本医院收治的慢性心衰病例随机选取94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实验对象,男、女各48、46例,年龄在51-77岁之间,平均为(62.60±3.34)岁。将所有病患进行系统抽样并随机分组(研究组/参照组)各47例。两组入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1.2.1参照组 本组病患采用常规护理模式 1.2.2研究组 对本组病患采用家庭式延伸护理: ①组建家庭式延伸护理专项工作小组,为每一个病人一对一分配家庭延伸护理人员,建立病患电子档案。 ②每日为出院病患进行网络应用提醒,如微信、短信等。提醒病患定期进行血糖、血压、脉搏等健康数据的检测,及时上传至互联网平台。有异常及时和护理人员沟通,护理人员针对病患问题及时排疑[3]。 ③工作小组每日对病患健康数据监测,超过正常浮动及时上报并处理。 ④定期开展电话回访+家庭实地探访,电话回访每月至少6次,家庭实地探访在取得病患同意的情况下每月1次,根据回访与探访的具体情况对病患进行整体病情康复评估,总结病患用药依从性、自我管理、自护能力,并针对于此提出改进意见,对病患的基本饮食起居给予建议[4]。 ⑤定期举办线上、线下健康知识讲座,及时为病患做好健康教育。 ⑥记录所有病患护理效果,总结数据对比分析。 1.3统计学方法 SPSS20.0数据处理并分析,采用t值/x2值检验,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病患护理前后ESCA评分对比 本研究具体计算分析两组观察记录,可发现研究组ESCA评分更高。具体结果详情见下文表2-1: 表2-1两组病患ESCA评分对比(?x±s,n,%) 观察指标 研究组 参照组 t P 病例数 47 47 0.000 >0.05 ESCA评分 护理前 72.33±4.24 71.89±5.16 0.342 >0.05 护理后 114.62±5.44 93.23±5.77 16.546 <0.05 2.2两组病患护理后自我效能感对比 本研究具体计算分析两组观察记录,可发现护理后研究组自我效能感各指标数据结果更好。具体结果详情见下文表2-2: 表2-2两组病患护理后自我效能感对比(n,%) 观察指标 研究组 参照组 x2 P 病例数 47 47 0.000 >0.05 日常自我管理 饮食摄入控制 42(89.36%) 32(68.09%) 8.598 <0.05 戒烟、戒酒 24(51.06%) 9(19.15%) 15.793 <0.05 运动管理 27(57.45%) 15(31.91%) 6.382 <0.05 心率、血压、尿量、体重及时监测管理 36(76.60%) 15(31.91%) 20.598 <0.05 用药规范性 ACEI/ARB 42(89.36%) 29(61.70%) 11.583 <0.05 利尿剂 37(78.72%) 27(57.45%) 5.682 <0.05 3.结论 心衰通常是因为心脏结构、功能出现异常,而引起的临床表现。心衰分为4期,A期仅有危险因素;B期存在心脏结构损伤;C期出现心衰;D期是心衰处于终末期阶段。因此,对于心衰需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精心护理,避免终末期心衰发生[5]。心力衰竭的治疗包括通过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方法控制患者病情,缓解患者病症;通过坚持治疗、定期复查、调整用药等方法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尽量延长患者生存期。对于严重心衰、反复因心衰住院的患者,在出院回家后应进行体

文档评论(0)

智慧I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微软售前技术专家持证人

生命在于奋斗,技术在于分享!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9月10日上传了微软售前技术专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