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 _
第一册烛之武退秦师 7 初中一年级 _ 七年级语文教课方案
教课目的
1. 认识《左传》的成书过程和基本知识,重点认识其语言特色。
2 . 掌握文言词 “若 ”、“说”、 “辞 ”、 “鄙”、 “微 ”、 “之”在本文中的用法。
教课重点
1. 累积文言词语。
2 . 读背课文。
教课时数
二课时
教课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简介《左传》 。
拜见 P56 说明, 增补:《左传》是 “十三经 ”之一, 它和《公羊传》、《谷梁传》 都是为解说 《春
秋》而作,所以被称作 “春秋三传 ”。《左传》不单是我国最早最齐备的编年体史册,也是先
秦有名的文学作品, 成为历代散文的模范。 它擅长描绘战争和记述人物的言行, 记事条理清
楚,表达精准,详略适当。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
“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妙若山海。 ”
—— 朱彝尊 《经文考》卷一六九引
二、介绍背景。
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 630 年。此前,郑有两事冒犯了晋国:其一,晋文公重耳当年流亡
经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其二,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发兵帮的是楚国,而此役楚
国失败。
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一直得不到升官,在郑国向来担当 “圉正 ” (养马的长官) ,
大体相当于 《西游记》里所说的 “弼马温 ”吧。被推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
伛偻,步履踉跄。
—— 冯梦龙 《东周列国演义》
三、学生自读课文。
阅读注意点:读准音,读顺句。
四、串讲第一段。
重点讲清以下文言词句:
1. 且贰于楚也 —— 在与晋国缔盟的状况下又与楚国缔盟。
2 . 晋军函陵 —— 军,名词动用,驻军、驻扎。
归纳内容:
第 1 段,写秦、晋围郑。原由:晋国要报复其无礼,与秦没有多大的利害关系。敌我两方力
量对照悬殊,但晋是有隙可乘的。这就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五、自读并议论第二段
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我年轻时,尚且不如他人。之:放在主谓之间,撤消句子独
立性。
2. 无能为也已。 —— 不可以做什么了。无能:不可以够。已:同 “矣 ”。
3. 寡人之过也。 —— 这是我的过失。是:这。
1 / 9
7 _
归纳内容:
第 2 段,写烛之武临危授命。
文中写了个能洞明事理的佚之狐:①对烛之武有足够的认识。 ②对郑、 秦、晋三国的局势有
充分的预示性。但写他是为写烛之武服务的,人未出场已惹起了读者的激烈关注。
文中还着力写了郑伯,他勇于自责,从谏如流,更能以感情人,以诚感人。
烛之武能够说是壮士不遇,英豪末路。但是,他满腹怨言,满心委屈,但能以国事为重,深
明大义。
六、熟读背诵第 1、2 段。
七、作业
讲堂练习
1.翻译句子:见 “练习二 ”之 1、2 。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3 . 达成练习三。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 译句: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他人;此刻年迈了,不
可以干什么了。 )
吾不可以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我未能起初重用您,此刻紧急中求您,这是
我的过失。)
二、串讲导读第三段。
重点讲清以下词句:
1. 敢以烦执事 —— 唐突地拿(这件事)麻烦你。意思是说, (假如灭了郑国对你秦国有利
处,)那麻烦你就来灭了我们吧。
2 . 焉用亡郑以陪邻 —— 为何要帮晋国来灭了郑国,而增添你的邻邦晋国的土地呢?
3 . 夫晋,何厌之有 —— 晋国有什么时候会知足的呢?
这是个用 “之 ”来提宾的疑问句。初中时学过的提宾的 “之 ”有:①何陋之有?②莲之爱,
陶后鲜有闻。③菊之爱,同予者何人?④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4 . 秦伯说, 与郑人盟 —— 秦伯快乐了, 与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