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上火证及治疗
一、放孔明灯的故事说明火性炎上
有人可能会反问,通过湿性趋下,让我明白了下焦寒湿偏重的治 疗,有没有什么东西是趋上的呢?请看下面这个生活感悟:放孔明灯 的故事。
每年正月十五,都有人放孔明灯,他们将自己的愿望与思念,放 飞于幽暗的夜空。前年的元宵节,我和家人吃过晚饭后一起出门看灯 会,在桥上,有几家人正在放孔明灯,一个大大的灯罩,下方是一小 截点燃的蜡烛,待蜡烛将灯罩内的空气烧热,就可以放手起飞了。
看到邻居一家正在放孔明灯,我停下了脚步。小女孩问她的父亲:
“爸爸,为什么孔明灯会飞呢? ”“这是因为蜡烛的火焰向上,烧热 了灯罩内的空气,热空气比冷空气轻,所以能飞起来啊!”“蜡烛的火 为什么向上?灯飞上天之后,蜡烛的火焰会不会向下,到时灯里面的 空气变冷,会掉下来吗? ”“真笨,火都是向上烧的,哪有火向下烧 的!”小女孩的哥哥说道。小女孩对哥哥的答复自然很不满意,但爸 爸又没有答复,她只好睁着大眼睛望着正在上升的孔明灯,希望灯中 的蜡烛不会向下燃烧。
我本想给她解释一下,火为什么向上烧,不会向下烧,但一时又 找不出最恰当的、又能让她理解的词语,这时妻子喊我,我只好暂时 离开了这放灯的一家人。
妻子一边走一边问我:“过年这几天,吃了太多荤菜,上火了, 牙痛,家里有没有去火药? ”“咱家药铺都是中药,没有中成药,等 会回家后,我给你弄点中药泡茶喝。”
“太苦了。”
“那就去买盒黄连上清片吧。”
“为什么叫黄连上清片,有没有‘下清片? ”妻子开玩笑地问。
下清片?为什么没有下清片?妻子是学西医的,她这一句玩笑话 还真把我问住了。
我一边走,一边思考,不由得回想起放孔明灯的小姑娘和她所说 的话:“火为什么向上烧,不会向下烧? ”
这不就是中医所说的“火性炎上”吗?
火往高处走,上火必然先上头。
因为热升冷降的原因,大自然中的火都是向上的,同样的道理, 人体内的火也是向上的,所以人体上火,都表现在上焦,表现在头面 部,这是自然规律,也是最基本的法则。
也正因为有了火性炎上的特性,人体头面部才会火力旺盛,才会 不怕冷。《黄帝内经》说:“头为诸阳之会。”也就是说,人体的阳气 就应该汇集在头部,一旦头部的阳气不足或过剩,就会出现病理变化。
当阳气过剩时,“气有余便是火”,人体头面部就会表现出各种上 火的症状,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牙龈红肿,目赤肿痛,脸上长包…… 这些都是上火,都是火性炎上的结果啊!
而当阳气不足时,人体头部就会畏寒、怕风,出现一些慢性虚寒 型疾病,就是头部阳气不足的表现。
由下清片联想到孔明灯,由孔明灯联想到火性炎上,由火性炎上 联想到头为诸阳之会,由头为诸阳之会联想到头部阳气的亢盛与不
足……我一下子明白了很多,突然觉得很多头面部慢性疾病的病机清 晰起来。
妻子服用黄连上清片后,咽喉不适很快就好转了。
头面部阳气不足,便会生寒;阳气有余,则会化火。
临床上经常见到头面部长包长拜,这都是上火的标志。为什么头 面部长包的多,而下肢很少长包呢?这都是“火性炎上”的结果,火 属阳,阳气主升,所以火邪伤人,就容易出现在头面部了。
二、去火有讲究,药物勿滥用
上火了如何治疗呢?
懂得一点保健知识的人都知道,吃去火药!
吃什么去火药呢?
清热解毒类的中成药、中草药很多,是不是可以随便选用?
其实治疗上焦的火,很有讲究,因为用药不当,还会加重体内的 寒,火没有清掉,寒邪反倒是加重了。
上火的病机可以归结到温病这一块,清代温病学家叶天土在《外 感温热论》中提出的“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就是治疗头面部热 性病的重要指导思想。根据“升降浮沉”的理论,药物的升降浮沉趋 向,除了和药物的气、味、药用部分、质地轻重有关外,还与用药量 的大小有关。同一味药,量轻可上达表,量重可下降走内。比如说, 桑菊饮能治疗风热外感,对只是咳嗽、不发烧的人效果最好,它在选 药上就非常讲究,不但气味俱薄,而且方中“菊花一钱,桑叶二钱五 分,杏仁二钱,连翘一钱五分,薄荷八分,桔梗二钱,甘草八分,苇 根二钱”,都是分量非常轻。
又比如桑杏汤,也是治外感的良药,组方为“杏仁一钱五分,桑 叶一钱,沙参二钱,象贝一钱,香豉一钱,桅皮一钱,梨皮一钱”。 方中用量最大的也没超过二钱,足见其量之轻!
轻者,轻如羽毛,飘荡而上,直达上焦,因势利导,驱邪于外, 反之若用量重则沉而下降,引邪内陷或变生他证。“治上焦如羽,非 轻不举”有两层意思:其一,用量要轻;其二,要选用气味俱薄的药 材,如桑叶、菊花、蒲公英、薄荷等。吴鞠通在《温病条辨》桑杏汤 一方后的自注里也说:“轻药不得重用,重用必过病所。”用量多少合 适,患者自己是不好掌握的,这时我建议患者服用中成药,如黄连上 清片、牛黄上清片、三黄片等,饭后服用,即可起效。中成药一次吃 几片,用量很轻,饭后服用,药走上焦,也符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