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物言志类(含解析).docxVIP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咏物言志类(含解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鹭鸶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鹭鸶 罗隐① 斜阳澹澹柳阴阴,风袅寒丝映水深。 不要向人夸素白,也知常有羡鱼心。 【注】罗隐:从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底进入京师开始,参加十多次进士试,全部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改名罗隐,隐居于九华山。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和罗诗题材相同,两首诗都是以大自然的鹭鸶为直接描写对象的咏物诗。 B.杜诗先写鹭鸶的外形特点和其捕鱼的情景,然后描绘了它们惊飞远去的画面。 C.罗诗写鹭鸶洁白的羽毛随风摆动,鹭鸶自视清高,不需要人们来夸耀其洁白。 D.这两首诗都借鹭鸶来抒发情感,但抒发的情感不同,其中罗诗具有讽刺意味。 2.这两首诗都写了鹭鸶,但运用的手法和描写的鹭鸶形象都有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枯树① 韩愈 老树无枝叶,风霜不复侵。 腹穿人可过,皮剥蚁还寻。 寄托惟朝菌,依投绝暮禽。 犹堪持改火②,未肯但空心。 【注】①本诗是诗人晚年所作。②改火,古代钻木取火,四季所用树木种类不同,故名。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枯树无枝无叶,只剩下树干,到了严寒季节,枯树不再惧怕风霜的侵袭。 B.枯树树干已经腐朽了,树皮很容易剥离,剥下之后,蚂蚁会来寻觅食物。 C.枯树上长满了菌类植物,到了傍晚,也没任何飞禽会选择到枯树上栖息。 D.枯树虽没有其他的用途,但可用作改火,可见空心也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4.诗人写出了枯树的哪些特点?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遇(其二) 陈子昂 兰若①生春夏,芊蔚②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朱蕤③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感遇(其一) 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①兰若,指兰花和杜若,皆是草本植物。②芊蔚,草木茂盛。③朱蕤,红色的花。 5.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诗“幽独空林色”一句,诗人赞美兰若秀色超群,“幽独”也正是诗人孤高的自我写照。 B.陈诗“迟迟”“袅袅”二词分别形容“白日”“秋风”,写出白天渐短、秋风吹拂的特点。 C.张诗的一、二句对仗工整,“葳蕤”点出兰草迎春勃发之势,“皎洁”突显秋桂高洁之质。 D.张诗的三、四句,写山中隐者听说林中花木盛开,兰桂齐芳,又适逢佳节,心中颇为欣喜。 6.两首诗都写到了兰花,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小题。 左掖梨花① 唐 邱为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东栏梨花 宋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①左掖:官城正门左边的小门,也是唐时门下省的代称。《唐诗训解》评此诗:“此咏梨花而起近君子之想。” 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邱诗与苏诗都以梨花为直接描写对象,题材大体相似,体裁上同属于绝句 B.邱诗所写的梨花冰肌玉骨、艳丽清香,苏诗着重写梨花之白,未涉及香气。 C.邱诗用村托的手法写出梨花的特点,神形兼备,苏诗则使用了烘托的手法 D.邱诗的“春风”“玉阶”具有象征性,苏诗的“东栏”“一株雪”用法类似。 8.诗人同咏梨花,展现的情感态度并不相同,结合两首诗歌后两句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州宅堂前荷花 范成大 凌波仙子静中芳,也带酣红学醉妆。 有意十分开晓露,无情一饷敛斜阳。 泥根玉雪元无染,风叶青葱亦自香。 想得石湖花正好,接天云锦画船凉。 【注】范成大,南宋诗人,江苏苏州人,号“石湖居士”,石湖位于苏州西南。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把荷花比喻为仙女,描绘了荷花摇曳的动态美,也写出了它的静态美。 B.三四句写荷花早上迎着朝露有意开放,然后被无情的阳光晒得收起了花瓣。 C.诗人由眼前的荷花想到生长在污泥中的藕根,再由藕写到水面开放的荷叶。 D.“接天云锦”写荷花盛开的景象,与“接天莲叶无穷碧”有异曲同工之妙。 10.同样写荷花,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相比,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咏邻女东窗海石榴 李白 鲁女东窗下,海榴世所稀。 珊瑚映绿水,未足比光辉。 清香随风发,落日好鸟归。 愿为东南枝,低举拂罗衣。 无由共攀折,引领望金扉。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二两句运用记叙、描写和议论,勾勒出一幅“花面交相映”的美丽图景。 B.海石榴不管是外形还是内在品质都可称得上是世间珍品,鲁女是喜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小学教育教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位于省会城市,中学高级教师,教龄21年,擅长教育教学类相关知识与技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