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VIP

记承天寺夜游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你知道哪些描写月亮的诗句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天,我们就随着苏轼的脚步,一起去欣赏承天寺那美丽的月色,品品他当时的心情吧!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苏轼为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父为苏洵,弟为苏辙, 父子三人并称“三苏”。 作者简介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有职无权,过了几年闲居生活。《记承天寺夜游》这篇平淡自然的小品文,就写于作者被贬黄州的第四年。 创作背景 遂(suì)   寝(qǐn)   藻(zǎo)   荇(xìng) 认准字音 遂:于是,就。至:到。寻:寻找。寝:睡,卧。相与:共同,一起。中庭:庭院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盖:句首语气词,大概是。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重点注释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组合作,给文章划分脉络 第一层(第一至第三句):记事,交代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第二层(第四句):写景,写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第五至第七句):议论抒情,抒发面对月光、竹柏疏影的感触。 结合注释 疏通文意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本文“记”的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分别是什么?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苏轼、张怀民事件:夜游承天寺作者游承天寺的原因:月色入户,无与为乐。 作者自谓闲人,文中哪些语句与“闲”字有关,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心境?月色入户——门庭冷落念无与乐者——交游之稀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点明其闲心境:①表现自我安闲自适的心境,透出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②讽刺那些追名逐利的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无法自拔,也无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几句话有几层意思?一是对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趋炎附势,奔走钻营,陷入那茫茫宦海而难以自拔,何曾得暇领略这清虚冷月的仙境;二是表现了作者安闲自适的心境,当然其中也透出了自己不能为朝廷尽忠的抱怨。 赏读,品心情找出文章中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理由。月色入户。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色入户。“入”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给人以动感,仿佛是月光登门拜访,意境活泼。一个“入”字给一个寂寞、失意的人温暖的感觉。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积水,把竹柏的影子比作水中交横的藻、荇,写出了月光的空灵澄澈以及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了一幅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图景。 月色如此美丽,苏轼赏月的心情应是怎样的呢?如何理解“闲人”? 本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复杂而微妙的情感 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热爱生活豁达、超然月色空明竹影斑驳夜游闲人

文档评论(0)

中小学PPT课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小学PPT课件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