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草船借箭教案设计
【篇一:19.草船借箭_教学设计】
19、草船借箭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重点书写“督”“延”
2、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故事的前因 后果。
3、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人物形象。教学重难点:
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故事的前因后果。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教师 ppt 课件。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认真倾听,用心记忆 诸葛亮哭周瑜——假戏真做
诸葛亮草船借箭——满载而归诸葛亮斩马谡——不念旧情二、导入新课,课题质疑
1、同学们,我们国家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四大名著”就是祖先留 给我们的优秀文化遗产,你知道是哪四大名著?它们的主人公分别是谁?(生交流。)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个 故事——草船借箭(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或想法吗?(预设:学生质疑:( 1) 谁用草船向谁借箭?(2)为什么要借箭?(3)怎样借箭?(4)最 后结果怎么样?)
三、预习检测,组间交流
展读词语。
妒忌、都督、私自、山寨、弓弩手神机妙算、擂鼓、调度、丞相
你还知道类似神机妙算的四字词语吗?指名说。
出示(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精兵简政、铁杵成针、惊弓之鸟、 凿壁偷光、 卧薪尝胆、望梅止渴 、纸上谈兵)
出示生字,指名说哪个字难写易错。
指导书写“督”上宽下窄。“又”的捺伸展有力,结构紧凑。 四、梳理脉络,整体感知
预设:起因:(1)心生妒忌。经过:(2—9)巧妙借箭。结果:
(10)自叹不如
按起因、经过、结果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有才干,设计要诸葛亮在三天内造出十万枝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妙计借箭,诸葛亮如期如数向周瑜交出十万枝箭,周瑜自叹不如。 表现了诸葛亮神机妙算。
五、梳理提炼,生成问题
小组交流我的问题。
展示小组问题,生成班级问题。六、角色朗读,感受形象
分角色朗读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
通过对话描写你感受到了什么?
全班交流。诸葛亮胸有成竹;周瑜心胸狭窄。七、拓展延伸
1、积累本课中的好词佳句。
2、思考: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什么地方? 板书设计:
19.草船借箭 起因:(1)心生妒忌经过:( 2—9)巧妙借箭 结果:
(10)自叹不如 反思:学生能够围绕课题进行质疑,有的问为什么要用草船借箭呢?借的箭还了吗?谁向谁借的箭?可以看出学生质疑课题的能力提高了。在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学生通过起因、经过、结果划分段落并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能够掌握这种体裁的文章, 用什么方法概括。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巩固写字,回顾课文内容。
2、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诸葛亮、周瑜等人物的特点,感受诸 葛亮足智多谋、安排周密、识天识人的本领。
3.拓展训练,抓细节感受人物形象。
4,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写身边一个熟悉的人。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
教学准备: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第 42 回至第 46 回。了解当时魏、蜀、吴三国的形势以及周瑜为什么妒忌诸葛亮。教师 ppt 课件。
学习活动过程:
一、 听记训练,指导写字。
周瑜看到(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大雾漫天,( 诸葛亮)下令船只逼近曹军(水寨)受箭。
(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指名背诵(记住哪句说哪句)。
指名同学书写括号中的词语,其他同学在本子上书写。
指导“妒忌”“寨”。
二、 导入新课,回顾课文。
滚滚长江东逝水,淘尽了中华千古英雄,也淘出了一部辉煌 的智慧之书。
今天,我们将走进三国领略智慧中的精华。
齐读课题。
谁能用黑板上的四个词语来回顾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 问题呈现,合作探究。
出示班级问题: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表现在哪些地方?
神机妙算是什么意思?(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 谋。形容善于
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诸葛亮算出了什么?(板书:识人心、懂地利、识天气)
小组交流班级问题。四、展示对话 ,规范指导。
(一) 知天文
出示“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 (1)这场大雾,诸葛亮和鲁肃都看到了,请大家体会体会,鲁肃看到这场大雾会是怎样的心情?(吃惊)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又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暗自高兴,因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在三天前就已料到的。)
你从哪里看出这场大雾是诸葛亮三天前就料到的,也许是凑巧 碰上的呢?(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出示“第一天,不见诸葛亮有什么动静;第二天,仍不见诸葛亮有什 么动静;直到第三天四更的时候,诸葛亮秘密把鲁肃请到船里。”
(学生自由读,在读中体会诸葛亮早在三天前就已算准了这场大 雾。)
老师觉得这个句子写得太罗嗦,前几天不是没有动静吗?没动 静有什么好写,完全可以改成这样:第三天四更时候,诸葛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网风区分布图(2024年版)上册.pdf VIP
- 口服国产托伐普坦片治疗肝硬化低钠血症的疗效观察.doc VIP
- 工程制图习题集(第3版)钟宏民 课后习题答案解析.pdf
- (青岛2024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一册 2.1 制作电子班牌 课件.pptx
- 新华师大版7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件(2024年秋新版教材).pptx
- 太阳能光热发电站安装调试技术.docx
- 手册三菱q系列plc培训.pdf
- 富士达各功能电梯地址码(1)(1).pdf VIP
- 10S505 柔性接口给水管道支墩.pptx VIP
- 序篇 不忘初心(第一课时)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 音乐鉴赏.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