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舍生而取义者也 舍弃生命而选取大义。 2、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3、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如人所想要得到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那么凡是可以求得生命的,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不丧失罢了。 翻译句子 6、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7、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如果见了高位厚禄不分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8、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所认识的穷困的人受到我的恩惠而感激我吗? 9、乡为身死而不受 原先为了义宁愿死也不接受 10、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种做法不也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的天性。 孟子主张“性善论”,他认为人的本心是美好的,是善良的。 它包括四种“本心”: 恻隐之心, 羞恶之心, 恭敬之心, 是非之心。 仁也; 义也; 礼也; 智也。 所欲 鱼、熊掌 生、义 提出 论点 舍鱼取熊掌 舍生取义 由浅人深,自然晓畅 为什么要“舍生取义”?本段是如何展开议论的?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正面论证 反面论证 所欲有甚于生----不为苟得 所恶有甚于死----患有不辟 所欲莫甚于生----何不用 所恶莫甚于死----何不为 义重于生命 (正反对比论证) 小结第一段结构思路: “舍生取义”乃人之“本心” 以“鱼”和“熊掌”为喻,引出“舍生而取义”的中心论点。 正反对比论证义重于生命。 结论:人性本善,贤者能“勿丧”。 (比喻论证) (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着给别人吃,过路的饥民也不肯接受;用脚踢着(或踩过)给别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 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 为什么“行道之人弗受”“乞人不屑”?结果会怎样?这说明了什么? 因为施舍的人没有尊重他们。结果是“行道之人”“乞人”会饿死。 说明在“行道之人”和“乞人”心里,个人的人格尊严比生命重要。 这是著名的“不受嗟来之食”典故。 2、在这一小节中,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使用了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具体有力地论证了义重于生,应舍生取义这个观点。 (可是有的人)见了“万钟”的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这样,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 是为了住宅的华丽、妻妾的侍奉和熟识的穷人感激我吗?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先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住宅的华丽却接受了; 先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妻妾的侍奉却接受了; 先前有人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有人为了熟识的穷人感激自己却接受了。 这种做法不是可以让它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恶廉耻之心。 乡 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第二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1)为了尊严宁死不受施舍的例子。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受“万钟”的例子。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1)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 (2)“乡”和“今”的不同做法进行对比,指出“今”的做法为“失其本心”。 1、孟子在文中论述了什么观点? 舍生取义——当“生”与“义”不可兼得时,应舍生而取义。(面临人生的抉择时应将正义放在首位。) 2、孟子怎样提出自己的观点的?又是怎样论述观点的? 先用鱼和熊掌设喻引出观点,再正反对比论述,最后用事例进一步论述观点。 总结 “见利忘义”乃失其“本心” 正面举例:一箪食 一豆羹 反面举例:不辨礼义 而受万钟 举例论证 对比论证 小结第二段结构思路: 论证“义”的可贵,不能苟且偷生。 论证为人不能见利忘义,失其“本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物理高考三轮冲刺三轮冲刺“衡水杯”一等奖.ppt
- 高中物理高考三轮冲刺三轮冲刺全国公开课一等奖.ppt
- 高中物理高考三轮冲刺三轮冲刺全市获奖.ppt
- 高中生物人教版(2022)选择性生物与环境群落及其演替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共30页)].ppt
- 高中生物人教版(2022)选择性生物与环境群落及其演替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共63张)].ppt
- 高中生物人教版分子与细胞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百校联赛”一等奖.ppt
- 高中英语外研版Module1myfirstdayatseniorhigh“黄冈赛”一等奖.ppt
- 高中英语高考[动词现在进行时].ppt
- 高中英语高考[高中英语动词语态].ppt
- 高中英语高考[高考英语unit3语法].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