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阡苔茶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石阡苔茶资源调查及保护对策 曹雨 【摘要】简要介绍了石阡苔茶所处自然生态环境,石阡县产茶历史,石阡苔茶资源地 位,生物学特性及资源分布情况;根据本地的特殊情况,切实从法律制度、地方政策、 科普教育、科研方法等方面提出一些保护石阡苔茶资源的对策. 【期刊名称】《贵州农业科学》 【年(卷),期】2010(038)001 【总页数】4 页(P17-20) 【关键词】石阡苔茶;资源;对策 【作者】曹雨 【作者单位】贵州省茶叶研究所,贵州,湄潭,5641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S571.102.4 石阡县是贵州省古老茶区之一,至今还保留着大面积的石阡苔茶地方群体品种。石 阡苔茶是省内著名的地方茶树群体种之一,种质资源优良,分布广泛,具有非常高 的科研价值、文化价值、商业价值和生态价值,石阡苔茶的有效保护及保存,可以 有效地制止良种资源的流失,增加贵州省的茶树种质多样性,为良种的选育提供优 良材料。多年来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的科技人员为了深入了解石阡苔茶的起源和 遗传变异 ,对贵州省境内石阡苔茶资源的分布情况、资源类型等进行调查 ,采集到 多个植株样本。本文针对石阡苔茶的资源、生存环境、历史价值进行分析,提出相 应的茶树资源保护措施,丰富贵州茶树资源数据库,促进贵州地方茶树资源的发掘、 整理和创新利用。 1 石阡苔茶资源简介 1.1 石阡苔茶生长的自然环境 石阡县位于云贵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梯级状斜坡地带,地理位置介于东经 107°44′55″~108°33′47″,北纬 27°17′05″~27°42′5″,全县土地面积 2173km2。 县内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具有以山地为主的多地貌复合特点,地面海拔分布在 600 ~800m ,森林覆盖率为 40.8%,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 ,夏无酷暑 , 温和湿润 ,云雾缭绕 ,四节分明 ,年平均气温16.8℃ ,无霜期 288 ~303d ,年降 雨量 1100 ~1200mm,年日照时数 1233h ,年积温 4000 ~6000℃[1]。小气候多 样,地形和成土条件复杂 ,形成了黄壤、黄棕壤、紫色土等酸性土 占63%的多土 种土壤类型 ,全县土壤面积 2068.87km2 ,占总面积的 95.05% ,以黄壤面积最大 , 占土壤面积的 63.11% ,酸碱度在 4.5 ~6.0 ,适应茶树生长。石阡是贵州省茶叶原 产地之一 ,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 1.2 石阡县产茶历史及其石阡苔茶传播 石阡茶叶生产历史悠久 ,从茶叶历史真正有文字记录可追溯到汉代杨雄(公元前 53 年《方言》中说:“蜀西南大 ,谓茶 日” ,今考证汉代蜀包括今天的四川及其贵州 石阡等一些地方 ;蜀晋时代付巽《七海》载有 :“南中茶子”;据 《贵州通志》记 载 ,石阡茶叶“始于唐代 ,种茶、饮茶遍及于明朝 ,岁约出 10 万斤”;据陆羽著 《茶经》记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其思、播、夷往往得之其味 极佳……”夷州则为今天的石阡县 ;清人张树 《续黔书》谓:“今石阡、思南为夷 州……”;宋代石阡就有贡茶记载 ,北宋乐史撰《太平寰宇记》中说:“夷州、播 州、思州以茶上贡”;明代万历 《黔江》十五石阡府载:“……又茶园一十五丘拾 肆亩,东抵水沟,西抵必汉田,南抵袁庆田,北抵土坎……”;清代《贵州通志》 云:“黔省各属皆产茶……,石阡茶湄潭眉尖茶皆为贡品”;“民国二十五年贵阳 开全省展销会石阡茶获优质奖章……”,民国三十年调查,全省当年产茶 11511 担,其中石阡 1000 担,产量居于安顺、湄潭之后,位居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后,政府对茶园的重视,加快了石阡茶叶建设步伐。茶园面积从 1950 年的 81.7hm2 ,发展到2005 年的 2182.7hm2 ,茶叶已成为石阡县的农业支柱产业。 石阡产茶历史悠久,具有茶产业发展优势 [2]。明清时期石阡坪山茶曾是朝廷贡品, 在全国享有盛名。同时,石阡苔茶是贵州仅有的几个地方品种之一 ,至今在浙江西 湖梅家坞一带 ,仍保存有上万亩石阡苔茶品种。 1.3 生物学特性及其分布 石阡苔茶属栽培型 ,在分类学上属山茶科 ,茶属,茶种(Camellasinensis (L)O.ktze.cv. “Shiqian-taicha”)。原产贵州省石阡县,主要分布在贵州北部、 东部茶区。有性繁殖系 ,二倍体 ;芽叶生育力强 ,产量高 ;灌木型 ,中叶类 ,中生 种。树姿半开张 ,分枝密 ,叶片呈水平着生。叶长椭圆形 ,叶色深绿 ,叶面微隆 , 叶尖渐尖。芽叶绿色 ,茸毛中等 ,持

文档评论(0)

gnmss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