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课历史三国隋唐至五代的文化王羲之《姑母贴》顾恺之《洛神赋图》雕版印刷《金刚经》石窟佛造像
知新导学
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目录主题一:引领信仰的文化:慰藉心灵的宗教 ——寻求灵魂归宿的栖息地主题二:向善尚美的文化:寄寓情感的文艺 ——抒发人文情怀的突破口主题三:求真务实的文化:追求进步的科技 ——创造美好生活的试验田主题四:包容开放的文化:各取所长的交流 ——拓展发展空间的导向标
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过程之设问导读1.儒、佛、道三足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它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2.这一时期的文学艺术取得了哪些成就?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产生的影响又是怎样的?3.这一时期在数学、医药、地理学和印刷方面取得了哪些新成果?其历史影响与历史启示如何?4.这一时期国际文化交流的特点是什么?原因何在?
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过程之新课推进核心素养——时空观念主题一:引领信仰的文化:慰藉心灵的宗教 ——寻求灵魂归宿的栖息地问题1.儒、佛、道三足鼎立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它对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三国至隋唐五代时期儒、佛、道三教演变历程时期三国魏晋隋唐五代儒学繁盛:北魏汉化;东晋士族文化;吸收佛教、道教的精神。 儒学获得新生隋朝:倡导“三教合归儒”;复兴儒学唐代: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武宗灭佛结果:道教最受尊崇;佛教获得很大发展,形成不同派别,其中禅宗影响较大(仪式简便易行)后周世宗灭佛;多次灭佛,佛教文化遭到损失,但其发展未受到根本上的遏制(一定程度上符合社会心理的需求)佛教大兴:统治者支持;渐趋中国本土化;南朝范缜“神灭论”;北魏、北周武帝灭佛道教在民间广泛传播;贵儒而尊道
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教学过程——引领信仰的文化——问题探究——道教、佛教兴盛的原因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下层社会的庶民百姓不仅承受着各种战乱的痛苦,而且受着瘟疫、水旱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面对种种不幸,百姓不仅无能为力,而且求助无门。 道教所关心的,是社稷荣衰、战争胜负、命运穷达、人生贫富、寿命长短、前途吉凶、祛病消灾等社会现实问题。佛教与人们欲求脱离苦海的愿望产生共鸣,僧人们还吸取道家的道术,关心人们的现世利益,以及与儒家相融合,有利于维持社会秩序。——据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秦汉魏晋南北朝》整理敦煌壁画 割肉贸鸽 (北魏)“是年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北魏文成帝460年)身。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 ——《魏书·释老志》社会现实的需要:魏晋南北朝时期,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自身的务实特点:佛教、道教与儒家相融合,关心现世利益的解决,也有利于维持社会秩序。
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唐】杜牧《江南春》材料二:北魏孝文帝年间,全国有寺院6478座,僧尼77258人。 ——据《魏书·释老志》整理材料三:韩愈痛感于儒学的衰弱,著《原道》一文,一方面竭力排佛,另一方面又在自己的学说中糅进了不少佛学的成果,其“道统说”即是受到佛教定祖立统的启发而提出的。除韩愈以外,李翱、柳宗元等人也在致力寻求调和儒、释二家的途径,逐一汲取佛教哲学的思辨成果来改造儒家学说。——卜宪群总撰稿《中国通史·隋唐五代两宋》 ①促进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思想文化的发展 ②严重影响政府财政收入,引发灭佛运动 ③挑战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刺激儒学复兴教学过程——引领信仰的文化——问题探究——道教、佛教兴盛的影响
统编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上)主题二:向善尚美的文化:寄寓情感的文艺 ——抒发人文情怀的突破口核心素养之 ——时空观念时期文学书法绘画石窟魏晋建安文学;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軿文;南北朝民歌1.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2.王羲之世称“书圣”开始出现专职画家;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石窟寺院雕塑和单体佛像雕塑隋唐诗歌的黄金时代,2000多位诗人,近5万首诗;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