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深度-深海逐梦作文素材+适用话题+素材运用范例
“深海一号”:深海重器勇往直“潜”
南海中央,深蓝的海水映照着明黄色的钢架结构,“深海一号”——这座源源不断输送天然气的钢铁巨人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2021年1月14日,中国海油对外宣布由我国自主研发建造的全球首座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一号”能源站在山东烟台交付启航,于同年6月25日在海南陵水海域正式投产,用于开发我国首个1500米深水自营大气田——陵水17-2气田,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迈向新阶段。
凝结着几代中国海油人接力攻关的大国重器“深海一号”,把传说变为现实,无数中国海油人不畏艰难、奋勇争先、开创先例,叩开了超深海能源宝藏的大门,每天1000万立方米的天然气自海底1500米源源不断地开采出来,最终抵达千家万户,化为袅袅炊烟。
挺进深海,创造的不只是新的中国深度,更是一个属于中国人的新未来。
匠心锻造 中海油勘探迈入“超深水时代”
国际上普遍将水深超过1500米的海域定义为“超深水”,这里分布的油气大多处于“望得见、够不着”的状态,因为水深的量变带来的是开发难度的质变。
挺进深海,谈何容易?
海平面以下,水深每增加10米,水下设备就要多承受1个大气压的水压;当水深超过1000米,海水温度也从均温十几摄氏度降至约5摄氏度,对油气的状态产生影响;到达海底,巨大而松软的沙坡沙脊会让生产设备难以稳固着陆,更不用提南海常见的内波流和台风天气。
2014年,位于琼东南盆地的“深海一号”大气田被发现,其探明天然气储量超千亿立方米,最大水深超过1500米,最大井深超过4000米,是我国迄今为止自主发现的平均水深最深、勘探开发难度最大的海上超深水气田。深水油气田开发是世界级难题,对于海洋石油起步较晚的中国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中国海油的建设者除了要面临着来自海洋自身的巨大挑战,还要面临着技术挑战。海上能源站建设不仅存在缺乏先例借鉴、建设工期紧的情况,还必须按照“30年不回坞检修”等高质量标准设计建造,仅下部船体就由24万个零部件组成,设计建造极难。中国海油“深海一号”气田开发项目总经理尤学刚说,“尽管我国浅水石油开采能力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深水油气田开发‘一无技术、二无资源、三无经验’,气田开发前期状况不断。”
面对困境,“深海一号”开发生产团队带领数千名施工人员,克服重重困难,昼夜轮流作业,高质量完成了船体建造、上部组块建造以及两个组块的“大合龙”。2020年底,中国海油仅用1年半时间建成该平台,创下了比国际同类平台建设工期提前18个月的纪录。
雄踞琼东南,傲然巨无霸。“深海一号”成功投产的背后,凝结着几代海洋石油工业建设者经年累月的智慧与创造,归功于贯穿整个产业链的“深水舰队”,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完成了从300米水深到1500米水深的历史性重大跨越,正式迈入了“超深水时代”。?
开拓创新 实现多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深海一号’能源站尺寸巨大,总重量超过5万吨,最大投影面积相当于两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总高度达120米,相当于40层楼高,最大排水量达11万吨,相当于3艘中型航母。其船体工程焊缝总长度高达60万米,可以环绕北京六环3圈;使用电缆长度超800公里,可以环绕海南岛一周。”尤学刚说道。
如何让这样一座庞然大物在海上屹立不倒?该如何把平台稳稳固定在海面上?中国海油“深海一号”气田开发生产团队开拓创新,想到了一个绝妙的解决办法:使用16根用来固定平台的锚链,锚链由高端聚酯纤维材料制成,一头系在“深海一号”平台的四个角上,另一头系在海底,每根绳子的破断力超过2000吨,能使平台抵抗16级台风并实现30年不回坞。这是一项打破国际垄断的技术突破,也折射出我国海洋油气装备制造能力的突飞猛进。
“深海一号”是一个既产气又产油的大气田,深埋地层的油、气、水等混合物会通过水下管汇、跨接管、海底管线等水下生产设备进入“深海一号”,经由设备的一系列处理后,气会找到气的管道,而油则去向另一条通路。
“深海一号”首创立柱储油技术,借助“保温瓶内胆”的理念,在平台的4根浮体立柱内分别设置5000立方米的凝析油舱,并为油舱装上量身定做的“护体铠甲”,既能解决凝析油储存问题,又避免了油体遭碰撞泄漏的风险,同时节省了约8亿元的成本。这使得“深海一号”实现了凝析油生产、存储和外输一体化功能,一举成为全球首个十万吨级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
像这样的技术创新还有很多很多,中国海油的建设者在云诡波谲的波涛中破解深水宝藏的密码,“深海一号”在整个设计、研发、建造的过程中实现3项世界级创新,运用13项国内首创技术,攻克10多项行业难题,是中国海洋工程建造领域的集大成之作。
凝心聚力 5000多名建设者用青春打造“深海重器”
过去一年,“深海一号”的亮相惊艳了世界。它成功投产的背后,是500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速度步履铿锵,迈向新未来作文素材+适用话题+素材运用范例-备考高考语文作文.docx
- 重庆山火·逆行英雄·中国精神-备考高考语文作文.docx
- 220kV及以上输变电设备气象管理平台技术规范书.docx
- 220kv及以上输变电设备气象管理平台说明书2(1)(2).docx
- 220kv及以上输变电设备气象管理平台说明书2(1).docx
- 220kV及以下输变电设备气象管理平台.docx
- 220kV及以下输变电设备气象管理平台技术规范书.docx
- 220kv及以下输变电设备气象管理平台说明书.docx
- 500kV输变电设备气象管理平台.docx
- 500KV输变电设备气象管理平台技术规范书.docx
-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模拟考试理综-化学试题扫描版含答案.doc
- Unit6SunshineforallStudyskills课件-牛津译林版八年级英语下册.pptx
- Unit3After-schoolactivitiesLesson2Avisittoafarm课件冀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下册.pptx
- 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
- Unit2BesportybehealthyReading课件-牛津译林版(2020)高中英语.pptx
- Unit2Differentfamilies第三课时(课件)-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pptx
- 服务业的区位选择教学课件-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pptx
-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pptx
- 国家海洋权益与海洋发展战略课件高一地理中图版必修2.pptx
- 工程变更管理细则.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