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不同地区麦冬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
?
胡仲义,吴 帆,徐兵兵,张 晶,戴智慧,倪 穗*
(1.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502;2.宁波大学 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 宁波 315211)
不同地区麦冬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胡仲义1,吴帆2,徐兵兵2,张晶2,戴智慧2,倪穗2*
(1.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502;2.宁波大学 应用海洋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 宁波 315211)
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5个地区6个麦冬居群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选用10条扩增带型清晰且重复性好的引物进行扩增,共获得115条带,其中89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例为77.39%。当遗传相似系数(GS)为0.61时,可将6个麦冬居群分为2大类群。居群的GS平均值为0.643,表明供试居群之间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且地域越近的其亲缘关系关系越近。研究表明ISSR分子标记技术能够很好地用于不同地域同种物种的亲缘关系分析。
麦冬; ISSR-PCR; 亲缘关系; 遗传多样性
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为百合科沿阶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医学上以麦冬地下块根入药。临床证明,麦冬块根对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具有很好的疗效[1]。根据麦冬产地不同,可将麦冬分为四川麦冬、湖北麦冬、浙麦冬等品系。近年来,对这三种麦冬的研究大多数都着眼于其内部的化学成分、药理毒理、数量遗传性状等方面[2-4],对三者种质资源鉴定和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较少。
ISSR(inter-simple sequence repeats,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多态性)技术是1994年发展起来的一项基于微卫星技术的新型的分子标记技术。相对于RAPD和SSR分子标记而言,ISSR引物具有更高的退火温度,从而保证了更高的稳定性和重复性。此外,由于ISSR所使用的引物为非特异性引物,故不需要预先知晓序列信息,既可以节约人力物力成本。由于ISSR的简便快捷,近年来其已经应用于植物亲缘关系、指纹图谱及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等领域的研究。本实验以四川麦冬、浙麦冬和湖北麦冬为研究对象,利用ISSR分子标记方法研究三种麦冬品系的遗传多样性。以期为各地麦冬的种植、资源保护和优良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来源于湖北武汉、湖北襄阳、浙江慈溪、四川成都、贵州遵义等地,采其新鲜幼嫩叶片并对不同居群标号(表1),用无菌水洗净后晾干,装入灭菌离心管内,封口胶封口,保存于-80 ℃超低温冰箱中。
表1 实验材料产地及类型
1.2主要试剂与仪器
试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Tris-HCl、乙二胺四乙酸(EDTA)、氯化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氯仿、异戊醇等均为分析纯;2×Easy Taq PCR Supermix (+dye);ISSR引物(华大基因合成);超纯水。
仪器:冷冻离心机(Sigma)、电泳仪(北京六一仪器厂)、超净工作台、水浴锅、PCR仪、UVP凝胶成像系统。
1.3实验方法及步骤
1.3.1麦冬总DNA提取
由于麦冬叶片中含有大量的多糖、酚等物质,若采用传统CTAB法进行实验则会因为杂质太多而降低DNA的纯度。故参考王冠明[5]等的方法,经过多次实验摸索出适合麦冬的改进CTAB法。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取新鲜幼嫩的麦冬叶片于预冷的研钵中,加入少量PVP粉末和石英砂,加入液氮迅速研磨至样品彻底成为粉末,后迅速转移至2 mL预冷离心管中,加入1.5 mL预冷的核分离液 (250 mmol/L NaCl,200 mmol/L Tris-HCl (pH 8.0),50 mmol/L EDTA (pH 8.0),2% PVP (w/v),1%巯基乙醇(v/v)),混合均匀后冰上静置20 min。4 ℃下3000 r/min离心5 min,弃上清液和胶状粘稠物质及壁上残留。若上清液颜色较深则重复抽提一次。在沉淀中加入700 μL 65 ℃预热的CTAB缓冲液、14 μL β-巯基乙醇,65 ℃水浴40 min。期间轻摇离心管数次,后4 ℃10 000 r/min离心10 min。将上清液转移至新的2 mL预冷灭菌离心管内,加入等体积的氯仿-异戊醇,轻轻上下颠倒2 min,静置5 min后4 ℃10 000 r/min离心10 min。后重复此步骤一次。取上清液于新的2 mL预冷灭菌离心管内,加入2.5倍体积的-20 ℃预冷的无水乙醇。上下轻轻颠倒至完全混合均匀后-20 ℃冷冻过夜。后4 ℃10 000 r/min离心10 min,1 mL -20 ℃预冷的无水乙醇洗涤沉淀一次,再4 ℃ 10 000 r/min离心10 min。加入200 μL灭菌超纯水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