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阿斯塔纳张雄夫妇墓出土彩塑俑造型风格研究
一 妇墓石俑、泥俑
1973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纳古墓群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彩塑舞女和女子兵马俑,这是唐代中原造型风格影响该地区的真实遗迹。其中张雄夫妇墓 (即206号墓, 下同) 中出土的木俑或泥俑不但材质及工艺水平相异, 而且还有着“汉着胡帽”的现象。迄今对张雄墓出土唐代风格的彩色泥俑已有部分研究成果, 如称出土的女俑为木质的“高昌女俑”, 并将这些俑分为彩绘木俑和绢衣木俑两类, 认为“高昌女俑”应当是歌舞偶人, 因为“与唐代有关傀儡的记载, 无论在装束、制作, 还是仪态、表情等方面, 都可以相互印证”
二 彩塑胡俑与胡俑风格对比
吐鲁番阿斯塔纳张雄夫妇墓彩塑泥俑出现的背景, 是唐代中原与吐鲁番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相互间的密切联系, 以及艺术的相互交流与借鉴。比如, 胡服帷帽就曾影响中原, 呈现“胡化”的现象:“开元初, 宫人马上始著胡帽, 靓妆露面, 士庶咸效之。天宝中, 士流之妻, 或衣丈夫服, 靴衫鞭帽, 内外一贯矣。”
张雄夫妇墓出土的男、女俑像造型风格与技术水平差异显著, 表明受到不同时期的彩塑人物俑造型艺术的影响。该墓泥俑的一个特点, 就是所塑造的胡人特征较为突出, 具有相对明确的程式化或模式。如将唐代胡人牵驼三彩俑、阿斯塔纳张雄夫妇墓出土的彩塑舞女泥俑和胡人牵驼俑, 以及230号古墓出土的胡人俑进行比较, 就会发现除用色不同之外, 存在某些造型特征 (五官、服饰和发型等) 相似之处:1.身着胡服窄袖长袍。袖窄且紧身, 是张雄夫妇墓出土彩塑胡人泥俑服饰的一个共同特征, 区别于同一墓中汉人俑像身着的宽大长袍。2.胡人男俑都头戴高而尖的胡帽。该帽符合对西域胡人男子所戴“浑脱帽”的相关描述:“浑脱帽亦为一种胡帽。羊皮制成, 高顶、尖而圆”
该墓彩塑泥俑呈胡人造型及“汉着胡帽”的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高昌地处西域门户介于中原和西域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中间地带, 东、西方艺术的传播使得胡人俑像的造型被加以借鉴;另一方面, 可能为当地埋葬习俗的一种体现, 以死者仆人身份的胡人俑出现在墓中作为陪葬品。这是由于, 在“唐代西州时期, 随葬俑从木俑改为泥俑, 实际上就是中原陶俑的变种。泥俑的种类、组合、形制, 乃至随葬的位置, 和俑的形态变化等方面, 亦与中原地区大致雷同”
此外, 从阿斯塔纳其他古墓中出土的绘画或彩塑泥俑, 也能够进一步证明上述两种风格共存的事实。如在1972年在阿斯塔纳187号墓发掘出土的《弈棋仕女图》中的唐风仕女以棋娱乐, 不仅印证了高昌地区弈棋的场景, 更反映出了当时中原的弈棋流行于此地的现象。从而传达出这样的信息:1.高昌贵族 (如张雄) 生前拥有胡、汉不同民族的仆人, 且显示了在这一地区民族间的密切关系。2.流行弈棋, 说明唐代中原文化在此地传播较广。唐代中原地区妇女流行的眉妆样式——“却月眉”, 在阿斯塔纳出土的彩塑泥俑中也有明确体现。这种眉妆的特点是墨色浓重, 形如弯月。其他学者也曾论及这一眉妆, 如:“却月眉在有唐一代流传甚广, 1973年新疆吐鲁番发掘的唐代古墓中, 有女泥俑即却月眉。”
三 彩塑俑造型风格与功能
从制作材料来看, 阿斯塔纳古墓出土的俑经历了从木俑到泥俑的转变过程。而木俑到泥俑的转变也证明了阿斯塔纳古墓出土的上述塑像经历过本地化的演变过程。据相关研究认为:“由于吐鲁番的地质特性, 容易取得制作泥俑的材料, 是以到了周武时期, 随葬泥俑的风气日盛, 泥俑逐渐增多。唐西州时期, 泥俑便取代木俑, 成为随葬俑的主流。”
这其中, 一些形象较大的木俑采用了分段刻制的方式, 这在发掘时就有明确记述:“大的如马, 驼或马夫及驼夫俑, 踏鬼武士俑等, 都是分段雕刻, 然后胶合成型再施以鲜明的彩绘。”
从人物形象塑造方面来看, 胡、汉不同民族的人物俑造型特点体现在人像的身份地位、体貌特征、服饰以及色彩搭配等方面。通过将阿斯塔纳古墓群同时期绘画和彩塑俑进行比较, 或许更能说明胡、汉两种不同造型风格共存和“胡化”的现象。在187号墓出土的汉仕女画像和胡人女性骑马像就是很好的例子:
1.汉人女性面部皆呈圆形饱满造型, 骑马女俑则头戴帷帽, 罗衣长裙并且双耳外露, 眉间均饰有红点或红色图案。胡人女性面部则少施粉黛。胡女用一般头戴高耸尖帽, 长发遮耳或深色丝巾裹住头部。
2.在胡人俑中, 男性一般头戴高尖毡帽、身材魁梧, 女性也同样头裹黑巾。相比之下, 汉族女主人则头戴具有本地特点的长檐高帽 (帷帽) , 仕女则束发成髻。可见阿斯塔纳张雄夫妇墓出土的胡人驼夫及骑马女俑的装束, 显然也反映了该地区服饰文化特点。
3.胡人女性往往以骑马俑的形式, 男性则以马夫或驼夫形象为主。此外, 将阿斯塔纳187号墓绘画中的仕女的双髻式发型和张雄夫妇墓出土的侍女俑的侍女发型, 以及敦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cd包合挥发油压片包衣在羊感冒中的应用.docx
- 《布达佩斯大饭店》的视觉风格与主题.docx
- 《亨利四世》中福斯塔夫形象的再评价.docx
- 《类聚名贤乐府群玉》增订本考.docx
- 《民法典》背景下的个人信息保护.docx
- 《数位》德国电影《数位》的视听风暴.docx
- 《肖申克的救赎》安迪是怎样被杀真相.docx
- 《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对图书馆的影响.docx
-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第34条的修改与完善.docx
- 1+x证书制度实施的核心问题.docx
- 阿托伐他汀联合苯磺酸氨氯地平对老年高血压并颈动脉斑块患者血清ox-ldl及lp-pla2水平的影响.docx
- 白附子保湿美容美容美容美容的研究.docx
- 保理合同法律问题研究.docx
- 保元汤物质基准uplc-pda指纹图谱的建立及成分指认.docx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对老年高血压伴血脂异常患者的疗效.docx
- 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倍他乐克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docx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联合受体阻滞剂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效果.docx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分析.docx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docx
- 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