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通研究综述.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 NUMPAGES 建国以来《史通》研究综述 摘要:《史通》是我国第一部史学理论著作,在中国史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涉及历史概论、历史编纂学、史学史、史料学和目录学等学科,内容及其丰富,颇多精当之论,是史学史上的一部恢弘著作,给后人以及大启示,后世学者也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并发表了大量的有价值的论文和著作,本文就建国以来对《史通》的研究做一综述。 关键字:刘知几 《史通》 研究综述 产生于盛唐时代的刘知几的《史通》,是我国古代最系统、最具特色的体例完备的历史理论著作。刘知几《史通》的著作思想与方法,对我国传统史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近代学者梁启超在总结《过去只中国史学界》一文中就认为:“自有左丘、司马迁、班固、荀悦、杜佑、司马光、袁枢诸人,然后中国始有史;自有刘知几、郑樵、章学诚,然后中国始有史学矣!”对刘知几在我国古代史学史上的地位做了充分肯定,梁氏所作的评价,并非言过其实。后世对其《史通》的研究也是颇有建树。 一、史通的学术渊源、流传情况及影响 “史通的产生是史学发展的要求,”“孔子作《春秋》,不仅建立编年史体的雏形,而且对后来的史学思想有着重大的影响。司马迁著《史记》,则又创立了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史体,由于统治者的利用,政治形势发展的要求,加之史学家的竞相模仿,因而在史学发展中一直处于优势地位。”“可是由于后世史家大多袭其成法而不加变通,以至变成了如守科举之成法,如治胥吏之簿书,只知求全于纪表志传之成规,不敢稍作破格变通之尝试,于是这种史体逐渐失去了它应有的生命力。刘知几的《史通》,正是面对着史学发展所提出的要求而写作的。”仓修良:《中国古代史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14页 仓修良:《中国古代史学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第214页 白寿彝指出:《史通》“在形式上有近于《淮南子》的‘牢笼无地,博极古今’。……在内容和精神上,吸取了扬雄《法言》的传统,以反对诡说异辞;继承了王充《论衡》的观点,以攻击欺惑牴牾;重视了应劭《风俗通》的方法,以化除拘忌。并吸收了应劭辨识人物兼偏长短,陆景品藻贤愚善恶,刘勰评论古今文章等特点。”白寿彝 白寿彝:《中国史学史论集(二)》 许冠三以为:“刘知几师承遍及四部。……但其中以《左传》、《论衡》、《文心》三书尤具决定性作用。”“《左传》是刘知几史学入门师,仰慕的‘述者之冠冕’,创建实录史学原理之实存典范,影响于《史通》字里行间。”“《史通》所言史之大用与要务看,更显得知几是《左传》学派之传人。”许冠三 许冠三:《刘知几实录史学探源》,《中华文史论丛》1982年第2辑 许凌云提出,“刘知几继承了孔子、司马迁以来的优良史学传统,继承了扬雄、桓谭、王充以来的批判哲学的战斗风格,也继承了前人著作,尤其是王充《论衡》和刘勰《文心雕龙》的撰述形式,写出了《史通》 ”许凌云:《刘知几学术思想渊源》,《齐鱼学刊》1992年第1期 许凌云:《刘知几学术思想渊源》,《齐鱼学刊》1992年第1期 符定波认为,“刘知几把‘史识’作为‘好是正直,善恶必书’的高贵品质和勇敢精神,比孟子说得更明晰、更系统。”符定波 符定波:《试论刘知几的史学渊源》,《常德师专学报》1982年第4期 谢保成指出,刘知几对历史著作的类别、源流和体例等方面的总结,是直接继承了《隋书经籍志》史部的分类和序论而加以理论化的。 杨绪敏认为,“《史通》与《文心雕龙》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史通》继承和发展了《文心》的某些史学观点,但不乏分歧之处;在对待儒经问题上,两书存在严重对立。因此,我们既不能忽视两书的某些内在联系,又不可简单地把《史通》说成是《文心》的仿效物。而应该客观地比较其异同,实事求是地作出评价。”杨绪敏 杨绪敏:《〈史通〉与〈文心雕龙〉的比较研究》,《黄淮学刊》1989年第4期 二、史通的宗旨、思想、理论和方法 这些问题涉及到从总体上把握全书的核心所在,以及刘知几对中国古代史学理论和方法的贡献。 许凌云在谈《史通》的整体构思一文中,指出了“私欲辩其旨归,殚其体统”是《史通》“商榷史篇”的根本内容。通识是《史通》的主题,是《史通》的灵魂,“史之称通,其来自久”,不仅有内容的通,亦有形式的通,不仅有精神的通,亦有方法的通。 仓修良在其著作《中国古代史学史》中对刘知几的史学思想做了三方面的概括。一,进步的历史观:强调历史进化的观点和“论成败者故当以人事为主”,二,对传统一、观念进行大胆的怀疑和批判:批判盲目崇拜古代、迷信圣人的观念,并揭露出统治阶级互相倾轧的普遍性。三、不彻底的无神论观点:对五行灾异说的批判,反对把神怪故事、图谶寓言之类写入史书,但却主张史书内容要增加“旌怪异”。 李秋沅在《史通》的求实精神一文中从三个方面评价了史通这本著作的史学特点。一:“因俗”、随时。指出史书的编纂必须

文档评论(0)

180****2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