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读书目的,咱们敬爱的周总理也不例外。周总理在跟大家一般大的时候,也曾响亮地回答过这个问题,你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让我们齐读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1898——1976),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 集体的重要成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一直任政府总理。主要著作收入《周恩来选集》。
1840年以来,中国受尽列强欺辱,先后经历了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并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帝国主义国家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强行取得了供其在一定时期内使用和管理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外国人享有种种特权,他们在区域内横行霸道,欺凌中国人,甚至拒绝中国人入内。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几件事,并归纳事件的主要内容。
归纳第一件事的主要内容时,抓住主要人物——周恩来和魏校长。
归纳第三件事的主要内容时,可以排除次要人物——同学和围观的中国人。
第二件事(11~14):初到奉天,伯父告诫周恩来由于中华不振,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不能随便去,周恩来对此疑惑不解。
第三件事(15~17):在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洋人欺侮而没处说理,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所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
第一件事(1~10):修身课上,少年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回答让魏校长震撼和赞赏。
崛起
模范
魏国
光耀门楣
清晰
效果
淮安
疑惑
惩处
肇事
训斥
劝慰
屈辱
jué
fàn
wèi
huái
huò
chéng
zhào
chì
weì
rǔ
xiào
xī
qū
méi
整体写紧凑。第二笔横稍长,注意第五笔是撇。
上部左边的“先”竖弯钩改竖提。
“交”末笔变为点;“攵”捺画舒展。
理清课文讲了几件事并简要概括每一件事的主要内容。
熟读“崛起”、“模范”等词语,会写“肃、晰”等11个字,会写“严肃、清晰”等词语。
通读全文,思考:“崛起”在这里指的是什么意思呢?“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什么意思?
崛起:兴盛、繁荣、富强。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中华的振兴而读书。
(立志“振兴中华”)
(耳闻“中华不振”)
(目睹“中华不振”)
上节课我们归纳了事件的主要内容,请你用小标题概括一下。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并根据提示完成下面表格?
事件
时间
地点
人物(做什么)
第一件事
新年开始了
修身课上
魏校长(问)
周恩来(回答)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事件
时间
地点
人物(做什么)
第一件事
新年开始了
修身课上
魏校长(问)
周恩来(回答)
第二件事
第三件事
十二岁那年
奉天
一个星期天
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
伯父(告诉)
周恩来(疑惑不解)
中国妇女(受欺负)
中国巡警(不惩处、训斥)
围观的中国人(只能劝慰)
周恩来(看见、体会)
(立志“振兴中华”)
修身课上,魏校长提出了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大家都是怎样回答的。周恩来的回答与其他同学的有何不同?
“为家父而读书。”
“为明理而读书。”
“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个人利益
国家利益
课文为什么要写其它同学的回答?直接写周恩来的回答不好吗?
对比,突出了少年周恩来胸怀大志,具有远大的理想。
清晰、响亮、坚定
这是少年周恩来发自内心的强烈愿望。所以他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语气?
魏校长听了后是怎样的反应?
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
魏校长听了,连声赞叹:“好哇!为中华之崛起,有志者当效此生!”
为之一振
睁大眼睛
连声赞叹
课文为什么要花大量笔墨来写魏校长在听到周恩来的回答后的一系列表现?
通过写魏校长的一系列表现,将魏校长的震惊、难以置信、肯定和赞赏展现出来,从而从侧面表现出周恩来的与众不同及其志向的远大。
(耳闻“中华不振”)
读课文第二部分(11-14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伯父告诫少年周恩来不要去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有什么反应?
2.周恩来和伯父之间发生了怎样的对话?
伯父告诫少年周恩来不要去被外国人占据的地方,周恩来有什么反应?
疑惑不解
被外国人占据?为什么呢?
中华不振哪!
有了疑惑,周恩来是怎么问的?
伯父是怎么回答的?
(目睹“中华不振”)
读课文第三部分(15-17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第16自然段中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各有怎样的表现?
2.说说“中华不振”是什么意思。
周恩来和同学一路上左顾右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一》精美课件.pptx
-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观潮》精美课件.pptx
-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精美课件.pptx
-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繁星》精美课件.pptx
-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夜间飞行的秘密》精美课件.pptx
-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9课《古诗三首》精美课件.pptx
-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0课《爬山虎的脚》精美课件.pptx
-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盘古开天地》精美课件.pptx
-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3课《精卫填海》精美课件.pptx
-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女娲补天》精美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