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五节 协调功能评定技术
学习目标OBJECTIVE掌握:协调功能的评定方法壹熟悉:常见的协调障碍分类及表现贰了解:协调的定义叁
协调(coordination)是指人体产生平滑、准确、有控制的运动能力。协调运动的产生需要有功能完整的深感觉、前庭、小脑和锥体外系的参与,其中小脑对协调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每当大脑皮层发出随意运动的命令时,小脑便产生了制动作用。当大脑和小脑发生病变时,四肢协调动作和行走时的身体平衡发生障碍,此种协调功能障碍又称为共济失调。壹、协调的概念
贰、共济失调分类第一种:小脑共济失调症状以四肢与躯干失调为主,受试者对运动的速度、距离、力量不能准确估计而发生辨距不良、动作不稳,行走时两脚分开较宽、步态不规则、稳定性差,即蹒跚步态。
贰、共济失调分类第二种:基底节共济失调此类病变的受试者主要是肌张力发生改变和随意运动功能障碍,表现为震颤、肌张力过高或低下、随意运动减少或不自主运动增多。
贰、共济失调分类第三种:脊髓后索共济失调此类受试者不能辩别肢体的位置和运动方向,行走时动作粗大,迈步不知远近,落地不知深浅,抬足过高,跨步宽大,踏地加重,而且需要视觉补偿,总看着地走路,闭目或在暗处步行时易跌倒。
叁、常见表现1.协同不良是在运动中主动肌、协同肌、拮抗肌的协同不佳而导致失去了对躯干、四肢和言语肌的正常控制。
叁、常见表现2.辨距不良是由于小脑丧失将来自周围的运动信息和来自大脑的运动命令相比较并发出修正信号的能力引起,由于难于判断运动的距离、速度、力量和范围,结果不是越过靶就是达不到它。
叁、常见表现3.眼震多属小脑病变继发脑干损害,影响到前庭神经核所致。
叁、常见表现4.意向震颤中脑结合臂病变使主动肌和拮抗肌不能协调地完成有目的的动作。手和手指的精细动作受累,在随意运动中当接近靶时颤动更明显。
叁、常见表现5.失平衡小脑、前庭、迷路损害均可引起。平衡反应延迟、加剧或不恰当,影响坐、站和走路。
协调评定的目的是:明确有无协调功能障碍,评估肌肉或肌群共同完成一种作业或功能活动的能力;帮助了解协调障碍的程度、类型及引起协调功能障碍的原因;为康复计划的制订与实施提供依据;对训练疗效进行评估;协助研制协调评定与训练的新设备。肆、协调评定的目的协调评定的目的
I级:正常完成。II级:轻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较正常速度和技巧稍有差异。III级:中度残损,能完成活动,但动作慢、笨拙、明显不稳定。IV级:重度残损:仅能启动动作,不能完成。V级:不能完成活动。伍、协调功能分类协调功能分级
在协调功能评定时,应依次检测以下内容:①完成动作的时间是否正常;②运动是否精确、直接、容易反向做;③加快速度是否影响运动质量;④进行活动时有无身体无关的运动;⑤不看自己运动时是否影响运动的质量;⑥受试者是否很快感到疲劳。 陆、协调评定的内容协调评定的内容
柒、协调评定的方法一、观察法二、协调试验协调评定的方法分为两种
柒、协调评定的方法观察法协调功能正常的依据。正常协调功能的人群应具有以下特征:运动方式的多样性;具有良好的平衡反应能力;
柒、协调评定的方法观察法当固定身体的某一部位时,具有能使身体的其它部位完成平滑、顺畅运动的能力;观察受试者在各种体位和姿势下的启动和停止动作是否准确、运动是否平滑、顺畅,有无震颤。
柒、协调评定的方法观察法如让受试者从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或从俯卧位起身至侧坐位,然后进展至四点跪位、双膝跪位、单膝跪位、立位等。观察受试者的日常生活活动 并通过与健康人比较,判断受试者是否存在协调功能障碍。
(一)平衡性协调试验 平衡性协调试验是评估身体在直立位时的姿势、平衡以及静和动的成分。柒、协调评定的方法协调试验分平衡性与非平衡性协调试验两类(二)非平衡性协调试验 非平衡性协调试验是评估身体不在直立位时静止和运动成分。
1.上肢 A.按动计数器,计30秒内所按动的次数,或计按动20次所需时间;B.1分钟内能抓取盒中玻璃球数或抓取10个所需时间;C.1分钟内在穿孔板上能竖起小棒或抓取10个所需时间。柒、协调评定的方法(一)记录一定时间内连续完成某一单纯动作的次数, 或完成一定次数所需时间
2.下肢 A.闭眼,足尖靠拢站立的时间;B.睁眼,单足站立的时间 ;C.睁眼,步行10m的时间(前进、后退、横行);D.闭眼,步行5m的时间(前进、后退、横行)。柒、协调评定的方法(一)记录一定时间内连续完成某一单纯动作的次数, 或完成一定次数所需时间
1.上肢 A.在复杂的图形上用铅笔在其空隙中画线;B.反复做对受试者来说是复杂的动作,观察其正确度;C.高高叠起积木。柒、协调评定的方法(二)观察进行复杂动作时的失误次数或完成动作的方法
2.下肢 A.以50-100cm距离立起瓶子,令绕瓶子步行,计算被碰倒的瓶数;B.在宽为20cm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力评定技术—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pptx
- 日常生活活动功能力评定技术—生存质量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pptx
- 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表面肌电图(康复评定技术课件).pptx
- 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概述(康复评定技术课件).pptx
- 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脑电图检查(康复评定技术课件).pptx
- 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神经传导(康复评定技术课件).pptx
- 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诱发电位(康复评定技术课件).pptx
- 神经电生理检查技术—针极肌电图(康复评定技术课件).pptx
- 心理功能评定技术概论(康复评定技术课件).pptx
- 心理功能评定技术—情绪情感障碍评定技术(康复评定技术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