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文选粹」八省联考卷之金克木《国文教员》:渡人渡己,秋水昊天
编者寄语
金克木, 一生只拿过小学文凭,读了一年中学,便因家道败落而不得不中途辍学。 为了谋生,他在家乡教小学;在北京大学图书馆谋得职位后,便开始博览群书,自学 成才,直至学贯中西;除从事教学工作,他也一直辛勤耕耘于学术研究与写作之中, 取得一项项丰硕成果,终为一代大师。其人读书、治学自有幽微之处,其文立意宏远, 自然流畅,对新思想、新事物等社会和时代变革,充满冷峻的思考。他,“哭着来,笑 着走,渡人渡己,赢得生前身后名。如此有情怀、有思想之人,才会将满满的情意融 入于闲散文字,回忆小学国文教员,那一举手,那一投足,那教给学生以语言的章法、 学习的方略、做人的智慧的一幕幕,尽现智者的学识与风范,读来历历在目,言浅意
深,耐人咀嚼。
披文入情
文本一:
国文教员
国文之称,始于“五四”时期,是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学。
国文之称,始于“五四”时期,是中华民族的语言文学。
①我上小学时白话文刚代替文言文,国语教科书很浅,没有什么难懂的。 ( 交 代 背景,“五四”时期,新旧交替。 )五六年级的教师每星期另发油印的课文,实际上代 替了教科书。他的教法很简单,不逐字逐句讲解,认为学生能自己懂的都不讲,只提 问,试试懂不懂。先听学生朗读课文,他纠正或提问。轮流读,他插在中间讲解难点。 (教法独特,以答疑解惑代替逐句讲解;为人师表,作者深得真传。 ) 课文读完了, 第二天就要背诵。 一个个站起来背,他站在旁边听。背不下去就站着。另一人从头再 背。教科书可以不背,油印课文非背不可。文长,还没轮流完就下课了。文短,背得 好,背完了, 一堂课还有时间,他就发挥几句,或短或长,仿佛随意谈话。 一听摇铃,
不论讲完话没有,立即下课。
整体介绍国文教员的教书流程:自编油印教材,让学生大量背诵,师者或长或短 地发挥。师者执教看似随意而为,实则匠心独运,其教法朴素,彰显智者风范,做减
法,少即是多,此处面的全局广度为后文点的局部深度做铺垫。
②他选的文章极其杂乱,古今文白全有。有些过了六十多年我还记得。不是自夸 记忆力好,是因为这些文后来都进入了中学大学的读本。那时教小学的教员能独自看 上这些诗文,选出来并能加上自己的见解讲课,不是容易的事。现在零星写几段作为 闲谈。记得五年级上的第一篇油印课文是蔡元培的《洪水与猛兽》。文很短,又是白 话,大家背完了还有点时间。老师就问:“第一句是两千多年前有个人名叫孟轲。为 什么不叫孟子你们听到过把孔夫子叫作‘孔丘吗”那时孔孟是大圣大贤,是谁也不敢叫 出名字的。我在家念的《论语》里的“丘字都少一笔而且只能念成某”字。对孟子轻一 点,轲字不避讳了,但也不能直呼其名。老师的问题谁也答不出。于是他讲,这第一 句用一个轲字就是有意的,表示圣贤也是平常人,大家平等。这就引出了文中的议
论。
有远见,编纂古今文白入油印教材;杂乱贬义褒用,肯定其涉猎范围广;有卓 识,适度讲解,于精细之处见学问;剔除避讳,人人平等,彰显着时代主题。目的引 出原文后文的对比、比喻论证,于一乱一治中立场鲜明,支持新潮,反对守旧,斥
责军阀为率兽吃人,揭露军阀指派军人乱打爱国的青年”是”野兽的派头。
③还有一篇也是白话,是《老残游记》的大明湖一段。这篇较长,背书时堂上有 许多人站着。 (要求严格,重视国文传统教法的背诵环节,此为语文学习行之有效的 积累方法。)他们会高声唱古书,不会背长篇白话。好在选的还是文言多白话少。有 一篇是龚自珍的《病梅馆记》。从他讲课中我第一次听到桐城派、阳湖派、不立宗派 的名目。 (文学的领路人,其文学造诣、美学修养非同一般。 ) 课文背完了,老师说
了一句:“希望你们长大了不要做病梅。“刚说完,铃声响了,他立即宣布下课。
古为今用,龚自珍托病梅议政,针砭时弊,形象地抨击清王朝摧残人才的种种 罪行,表达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留白式教学,国文教员托病梅言志,希望学
生不要做病梅,而要冲破思想藩篱,做追求个性解放的热血青年,做弘扬爱国、进
步、民主、科学精神的新青年。
④他也教诗词。教了一首七言古体诗,很长,题为《看山读画楼坐雨得诗》,写 雨中山景变化。诗中提到不少山水画名家。荆浩、关仝、董源、巨然等名字,我就是 从这篇诗知道的。当然那时我们谁也无福见到古画。教词,他选了两首李后主的,两 首苏东坡的。背完了,他又提出问题,罗衾不耐五更寒高处不胜寒”,两个“寒有什 么不同一个怨被薄,是皇帝; 一个说太高,是做官的。为什么一样寒冷有两种说法他
还没发挥完,下课了。
知识渊博,选材典型,对名家名作阐发精妙绝伦的认识与见解;设置悬念,激发
兴趣,引领学生自发自觉增知识、长见闻。
⑤有意思的是他选了《史记》的鸿门宴。文较长,教得也较久,还有许多人背 不出,站着。老师说,重念重背。
文档评论(0)